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黑土地備耕『新』意濃

時間:2025-04-05 08:28: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梁金池

  黑龍江日報訊 時值清明,春光大好,龍江大地備春耕有序推進中,勤勞的人們?力同心描繪著『二十一連豐』的盛大畫卷。隨意點開他們的落筆處,各種『新』意一一呈現:

  佳木斯市樺川縣的一輛農資運輸車旁,樺川縣小伙伴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雪芹正忙著將新豆種發放給社員們;

  哈爾濱市雙城區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大院裡,新購置的一批智能電驅播種機在陽光下整裝待發;

  省氣象局的大屏前,首席預報員關銘正利用新工具『風雲四號高清雲圖』為農事生產提供預報服務。

  備耕年年有,今年有啥不同?記者走進備春耕一線,尋找『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新底氣:『農業芯片』的科技賦能

  樺川縣小伙伴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內,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王家軍研究員正在和農戶交流大豆品種『黑農531』的種植技術要點。

  『「盲種盲收」和「廣種薄收」,都不適於農業長效發展,所以選良種非常重要。去年我們示范種植了2000多畝「黑農531」,它的產量要比常規種植品種高上不少,而且沒有出現豆農最怕出現的「火龍秧子」(大豆胞囊線蟲病),這增添了大伙的種植信心,今年我們計劃擴種到4000畝!』李雪芹點開手機相冊,照片中是她去年在一片綠油油的大豆田裡露出笑臉。她說,今年她想讓豐收的笑容映上更多社員的臉龐。

  這份豐收的底氣源於科技的加持。王家軍團隊通過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培育出的『黑農531』具有高油、高產、抗重迎茬、耐鹽鹼等突出優勢,不僅為我省發展高油高產大豆、鹽鹼地種豆及提高大豆產能提供品種支橕,還作為核心資源通過國家寒帶作物及大豆種質資源中期庫,共享給全國40餘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種子企業進行深入研究。

  『黑農531』的選育推廣是黑龍江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一個縮影。我省開展優異種質資源鑒定與創制,主要農作物實現良種全覆蓋,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供種能力持續提昇,2024年累計建成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9個,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繁種面積450萬畝以上,年產良種28億斤,大豆面向全國主產區供種佔比77.5%。

  新動力:『鋼牛鐵馬』的智慧進階

  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內,農機手王顯東正進行著春耕前的農機檢修工作,他面前的這臺智能電驅播種機是自己今春的『新伙伴』。

  『這種新型播種機在作業中能保持株距均勻、深淺一致,同時播種效率和精准度都有提高。』王顯東說,以往機器播種出現漏播時需要下車查看,而駕駛這臺農機時,農機手只需坐在艙內就能接到漏播報警。不僅省時省力,播種精准度更較之前提高20%到30%。

  農機裝備的高質量發展,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近日,以『科技賦能黑土地,智造引領新農機』為主題的2025佳木斯·北大荒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發展推進會在佳木斯市召開,中國農機院(佳木斯)專家工作站在此揭牌。

  從新中國第一臺脫粒機、第一臺輪式拖拉機產地,到如今成為我省高端智能農機產業基地,佳木斯作為『北國農機城』的名頭愈發響亮。歷經70多年的發展建設,這裡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機終端消費市場之一,為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提供有力裝備支橕。

  新幫手:『知天而作』的雲上助力

  電腦屏幕中,祖國版圖清晰可見,黑龍江立於雄雞之冠,片片雲層自上向下緩慢移動,風的走勢不言自明。別誤會,這不是紀錄片導演的監視器,而是『風雲四號高清雲圖』的直播畫面。

  對於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關銘來說,『看直播』是她每天的固定工作。不同於以往『靠天吃飯』的耕作方式,精准的氣象預報助力農業生產實現『知天而作』。關銘介紹,氣象數據來源主要分為地面觀測、高空觀測、衛星觀測和雷達觀測,他們通過衛星實時監測到的大氣環流態勢進行數值模式演算,加上計算機大型模式的推演,就可以得到未來15日的天氣趨勢變化。

  『針對某一次天氣過程,我們會提前4到7日發布重要天氣報告,供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作決策的參考,尤其在省內備春耕階段,我們將持續利用氣象數據服務農業生產。』關銘說。

  此外,氣象部門不斷完善低溫冷害、大風、霜凍等風險預警預估指標體系,實現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預估業務化,探索建立『智能網格+農業氣象』業務服務體系。完善一體化現代化農業氣象業務系統和智慧型普惠化氣象為農服務平臺,開展基於位置的『關鍵農時』和『異常天氣』精准推送等,不斷將『天氣變量』轉為『可控方程』。

  暗室催得萌芽暖,北斗導航鐵牛忙。壟上春光三萬裡,一屏盡染稻菽香。從育種專家到莊稼把式,從智慧農機到氣象服務,備耕時節的黑龍江朝氣蓬勃,『新質生產力』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新農具』,被融進越來越多的農事環節。今年,屬於黑土地的第一行春耕詩由此起筆。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