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進入清明節氣,各地都在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產。新疆喀什莎車縣是我國最大的巴旦木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4月初正是巴旦木花開的時節。近年來,巴旦木給當地林果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
正如在鏡頭中所看,記者被一片花海所包裹,置身其中還能聞到清新淡雅的香氣。巴旦木花期大約20天,而這兩天正處於盛花期。巴旦木的花瓣有五瓣,呈長圓形,由白至粉的漸變色,輕盈薄透,非常淡雅。每年這個時節,巴旦木花吸引著成群的蜜蜂來采蜜,可以釀制成巴旦木花蜜和花粉。莎車縣阿熱勒鄉是遠近聞名的巴旦木之鄉。依托巴旦木花開,延展了『賞花經濟』,帶動鄉村游,這段時間累計接待游客達到6萬人次。
現在不僅是賞花時節,更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期,眼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巴旦木坐果率。如何能夠達到保花保果的效果?當地的辦法是利用春季昇溫,噴施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增加樹體營養,達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這些年,當地還在果園裡發展復合種養模式,比如在巴旦木樹下套種小麥、萬壽菊等作物,助農增收。根據當地林草局統計,如今,巴旦木平均畝產120公斤,每畝年純收入平均2500元,套種其他作物後的每畝總收入達3000元。
此外,當地還在巴旦木優化種植模式上下功夫、做文章。在莎車縣的這片500畝示范園,通過科技助力培育適宜本土環境的巴旦木。果園噴霧多功能系統更像是一個空中的『滴灌帶』,為巴旦木生長營造理想的濕潤小氣候。這套系統通過高空高壓噴霧設備,在花期精准向果園釋放微小水霧顆粒,增加空氣濕度,有效提昇授粉成功率;還能通過噴霧管道,將稀釋調配好的葉面肥均勻噴灑在巴旦木葉片表面,為不同生長階段的果樹提供精准營養;在遇到倒春寒或者高溫天氣時,也能通過這套系統緩解低溫和高溫對果樹的影響,實現病蟲害防治精准化和灌溉智能化,提昇生產效率和水平。
作為巴旦木生產基地,目前當地保存了80多個品種的巴旦木,當地種植巴旦木的歷史最早的記載就有1300多年,規模化種植有近30年的歷史,適宜的氣候有利於果實積累糖分和油分,所以這裡出產的巴旦木品質好產量高。為做好這篇文章,當地積極延伸巴旦木的深加工和產業鏈,包括巴旦木油、巴旦木乳汁、巴旦木牛軋糖等產品,采取線上線下銷售方式,提昇巴旦木的附加值,通過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助力當地農民持續增收。
浙江金華:早稻插秧忙良種良機助豐產
目前正是早稻插秧的好時節。連日來,在浙江金華,當地種植戶們趁著晴好天氣,全面展開春耕生產,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在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下楊村的這片稻田裡,插秧機田間穿梭,一株株秧苗整齊劃一地『紮根』土地。今年,種糧大戶楊桂芳早稻種植面積850畝,他投入7臺農機具,預計4月中旬前可完成早稻插秧。
相比傳統插秧方式,使用機械化插秧不僅能夠保證秧苗下田深淺度和株行距一致,促進糧食穩產增產,還能夠減工降本、提質增效。此外,為確保秧苗順利度過『返青期』,金華市農業部門還派出農技人員來到田間,進行田間管理的技術指導。
今年,金華市早稻種植面積超31萬畝,預計4月中下旬全面完成早稻插秧。
河北唐山:科技賦能讓冬小麥喝好『返青水』
眼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近13萬畝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當地通過應用智能化農業設備,大幅提昇春灌效率,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在唐山市豐南區大新莊鎮的高標准農田裡,水肥?藥一體智能化灌溉機器人伸展著30米長的臂膀,50個噴水口齊開,實施精准灌溉,保證冬小麥喝足第一茬『返青水』。
近年來,豐南區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提昇,依托『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智慧農業,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