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新龍江 新故事 | 賡續歷史文脈 彰顯黑土文明

時間:2025-04-10 08:05:0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黑龍江日報訊 黑龍江省位於我國東北端,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考古學資料表明,該區域歷史久遠,形成和保留了完整的文化鏈條,各個階段和時期,區域文化面貌獨特,民族交融不斷,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探尋黑土文明,加強遺產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繼承和弘揚。近年來,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為抓手,全面貫徹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立足文物資源實際狀況科學保護,承擔起全省域內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研究與保護工作,並對省內各地市、縣的文物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在田野考古調查與發掘、文物保護、對外學術交流與協作、科學研究、學科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入選第二屆『最美龍江文物安全守護人(團體)』。

  有計劃的課題考古研究是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重心。一個時期以來,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力開展多項課題考古,主要有大興安嶺岩畫調查及北山洞遺址發掘、饒河小南山遺址發掘、齊齊哈爾洪河遺址發掘、撫遠亮子油庫遺址發掘、寧安渤海上京城寺廟遺址發掘、阿城金上京遺址發掘、大慶九間遺址發掘、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發掘、木蘭簸箕掌抗聯遺址發掘等。

  這些考古項目涉及遺存時間跨度長,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渤海國時期、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直至20世紀上半葉的重要遺存。

  通過開展一系列主動性考古發掘,為構建我省的考古學文化編年以及歷史發展脈絡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橕。如近些年在饒河小南山遺址開展的考古工作,對認識黑龍江流域史前史和探索中華玉文化的起源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對深入研究東北亞地區史前制玉、用玉特點以及探討我國玉文化的起源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齊齊哈爾洪河遺址的發掘,進一步印證了黑龍江省4000多年前文明進程中的聚落形態,將嫩江流域進入文明社會時期提前了千餘年,進而改寫了黑龍江流域文明史。

  配合基本建設考古工作也是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重要內容。多年來,我省共開展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調查勘探百餘項,考古發掘數十項。對基建工程進行的考古調查與發掘,不僅保證了國家基本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搶救和保護了大量的文物遺存,為深入發掘我省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豐富的考古學資料和依據。

  多年以來,《北方文物》編輯部放眼於東北亞,連續編輯出版《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文叢,促進了學術的繁榮與發展。

  在加強學術課題研究的同時,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亦注重學科建設,不斷拓展和深化學術研究體系。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石器時代考古、青銅至早期鐵器時代考古、渤海考古、金代考古領域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在東北亞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3年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黑龍江省級領軍人纔梯隊——「中國考古」』專業學術梯隊。

  自1930年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發掘齊齊哈爾昂昂溪五福C遺址起,黑龍江省考古工作的開展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9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在黑龍江廣袤的土地上,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辛勤耕耘,為探尋黑龍江區域文明、重構黑龍江古代歷史作出了不懈努力。

  隨著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的深化發展,現代科技手段的廣泛應用,在中國考古學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黑龍江考古學研究正邁向新的高度,將為全面推進黑龍江省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快速發展,建設邊疆文化強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