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24小時圖書館 閱讀生活不打烊

時間:2025-04-22 21:35:1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

  從北京城市圖書館的24小時閱讀空間,到武漢市青山區圖書館的夜讀場所,再到成都市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的圖書館之夜活動……近年來,全國各地圖書館探索延時開放、夜讀活動等諸多創新舉措,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時間限制,讓讀者可以全天候與書籍相伴,盡享閱讀樂趣,遨游知識海洋。

  明天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今年也是我國公共圖書館推出24小時自助服務20周年。文化場館『不打烊』,圖書館化身『夜書房』。近期,記者走進多家開設24小時閱讀服務的圖書館,看它們如何點亮城市的文化之夜。

  時間延長

  ——滿足讀者全時閱讀需求

  晚上8時許,夜幕降臨,北京城市圖書館的離館音樂響起,然而,一層潞雲築區域仍燈火通明,不時有讀者前來借閱圖書。

  輕聲步入潞雲築這片素雅安靜的空間,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兩個巨大的原木色環形區域,內沿三層低矮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外沿一圈的沙發坐凳上坐滿了讀者。在這裡,時間仿佛凝固,每個人都全神貫注,沈浸在閱讀的世界裡。有的人輕輕翻動著書頁,有的人在筆記本上沙沙地記錄著,有的人在聚精會神思考……

  讀者曉佳安靜地坐在環形椅上,手捧著書籍專心閱覽。『我在網上發現了這個晚上還開放的圖書館,下班沒事就常來這裡看書。』她微笑著說。另一位讀者張城最近常常來這裡閱讀,有時直到凌晨纔離開,他表示,這裡環境好,又配有無線網絡、衛生間等設施,即使工作繁忙也會抽出時間來這裡學習。

  以往,大多數圖書館都有固定的開、閉館時間,工作日『下班即閉館』,留給讀者借閱圖書的時間相對有限。潞雲築是北京城市圖書館開放的一個24小時閱讀空間,該區域在場館其他區域關閉後,仍面向讀者開放。這項閱讀服務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吸引了眾多讀者前來體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讀者都有與張城類似的需求,工作日只能在夜間前往圖書館借還書及在館閱讀,24小時閱讀服務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時間限制,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讀者多樣化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節奏。

  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向記者介紹,目前北京市公共圖書館開設的24小時服務主要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圖書館整體區域24小時開放,如海淀區永定路街道圖書館、西城區24小時城市書房;第二種是圖書館中的部分區域24小時開放,如北京城市圖書館的潞雲築區域;第三種則是24小時街區圖書館。

  近年來,新型閱讀空間建設備受各方關注。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探索創新基層圖書館運營模式,結合總分館制建設,試點推進建設一批管理先進、特色鮮明、與社區融合共生的主題性閱讀場所』。2025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提出,『全民閱讀設施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公眾開放,公示開放時間,並在法定節假日、公休日期間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公共圖書館24小時開放首先保障了全時閱讀需求,圖書館借此打破職業、收入、學歷壁壘,更充分、公平地保障所有群體的文化參與權,為讀者提供便捷、靈活的閱讀體驗。』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教授何其聰表示。

  空間拓展

  ——打造安靜舒適的『第三空間』

  不同於家庭的書房、學校的教室或者上班族的辦公室,24小時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公共閱讀空間,讓人們可以在安靜舒適的環境裡全身心投入閱讀和學習。

  『圖書館就是我的自習室。』北京一高校學生郝博文對記者表示,為了完成碩士畢業論文,他已經在北京城市圖書館駐紮了好幾晚,『自從我發現了這個24小時的圖書館,我就經常來這裡學習。學校的圖書館和教室到了晚上就會關門,學校外也少有全天開放的地方,而這裡既安靜又免費,實在是很難得。』

  在武漢市青山區圖書館的24小時城市書房,同樣上演著『挑燈夜讀』的場景。夜幕中,『青山圖書館歡迎您!』在電子顯示屏上閃爍著光芒。在位於圖書館一樓的24小時城市書房中整齊擺放著八列書架,牆壁上張貼著《青山區圖書館24小時城市書房使用制度》,桌椅被綠植環繞,柔和的燈光為正在讀書的人們點亮了這個不眠之夜。

  青山區圖書館坐落在武鋼三中附近,因此,這裡的一大『客源』就是高中生。常來圖書館的讀者,都成了工作人員楊建華的『老熟人』。楊建華向記者介紹,晚間讀者中常見到一對母女。『女孩今年高三,母親為了提高她的學習效率,避免在家學習分心,每天晚上都會陪她到圖書館備考學習』。

  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東來曾分析過,圖書館24小時自助服務具有兩種主要的實現方式——自助圖書館和圖書ATM機(自助圖書借閱設備)。與圖書館ATM機不同,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延長服務時間的同時,也延伸了圖書館服務的空間,既滿足求知若渴的讀者的目的性消費需求,也同樣提供舒適的時間型消費。

  有觀點認為,圖書館的物理空間中有一些能夠聚合塑造場景的關鍵文化設施,即『舒適物』,可以讓讀者在閱讀文獻和享受服務時感到愉悅和滿足。何其聰說,公共閱讀空間正屬於這樣的『第三空間』,是除家庭居住空間和工作空間以外的非正式的公共聚集場所。『寧靜的環境有助於都市人釋放壓力、平復心靈。特別是在夜間圖書館,讀者更容易獲得安靜且有安全距離的陪伴,可緩解孤獨、舒緩情緒。』何其聰表示。

  功能創新

  ——『解鎖』新型文化空間的多重價值

  24小時圖書館不僅提供了閱讀服務在時間與空間方面的更多可能性,還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等方面做出了種種創新。

  在成都,2022年以來連續舉辦『成圖·圖書館之夜』活動,已惠及群眾580餘萬人次,解答了市民『周末去哪兒』『晚上玩什麼』的問題;在北京,近幾年風靡的『圖書館之夜』系列活動,集文學講座、古風市集、表演、文創等多種元素於一身,吸引了眾多讀者關注……

  『圖書館之夜這個活動真好,有時間會來聽一聽。』『圖書館請照著這樣的速度和質量多多把活動安排起來。』各地開展的文化惠民活動和閱讀推廣活動讓越來越多人愛上了夜幕裡的圖書館,不少年輕人表示『城市閱讀』已成為夜生活的全新打開方式。

  『公共圖書館可為人們聚會社交、獲取信息、社群重塑提供一個開放性、成長性的平臺。』在何其聰看來,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還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24小時開放可最大限度支橕閱讀活動的開展,讓讀者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開展知識交流、分享和再創造,拓展深度社交。

  此外,社區和街道圖書館開設的24小時服務也頗具亮點。如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街道圖書館,已被打造為全天候24小時開放閱讀空間,增設移動借書櫃『小藍書吧』,隨時為居民提供自助借還書服務。

  『應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李念祖告訴記者,24小時街區圖書館是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導下,由首都圖書館牽頭各區縣圖書館共同實施建設,基於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計算機信息服務網絡,將公共圖書館服務送入街區,已成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讀者可就近隨時享受借書、還書、申辦讀者證等免費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圖書館在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困境。夜間開放會導致邊際成本變高與總邊際利潤下滑,也對人員排班、安全管理和設施維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這些隨之而來的挑戰,李念祖介紹道,北京城市圖書館為保證讀者安全和應對突發情況,全天候24小時都有工作人員輪班值守。而無感借閱書房系統可實現無人值守、讀者自助的創新服務,它能夠將整個書房的圖書流通數據、人員流通熱度等信息,實時同步至大數據屏,不僅能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更能幫助圖書管理人員對圖書進行精准管理,有效降低了夜間開放的運營成本。

  24小時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使得閱讀全天候融入人們生活成為可能。『對於城市來說,24小時閱讀空間是建設新型閱讀空間,尤其是建設文旅融合背景下「夜讀」空間的一種有益嘗試。』李念祖表示,24小時圖書館建設不僅滿足市民的閱讀需求,也促進了公共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對深化推廣全民閱讀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