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100年來,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全國總工會微信公眾號推出『工運城市接力迎百年』線上宣傳展示活動。
今天來到第十三站——哈爾濱
哈爾濱——冰雪之都、共和國長子,中國工人在這裡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在這裡舉行,中華全國總工會在這裡恢復重建。從黎明星火到星火燎原,這裡一次次見證波瀾壯闊的中國工運史。
暮春,沐浴在晨光裡的『中國工人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地』雕塑熠熠生輝。
1907年5月,在這裡中國工人舉行了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集會活動,在這次集會上,工人們喊出了五一萬歲的口號。
如今的哈爾濱市松北區冰花路869號,是全國總工會哈爾濱勞模技能交流基地。在基地的後院有一個『中國工人首次紀念國際勞動節紀念地』雕塑,展現了1907年5月14日(俄歷5月1日)中俄兩國數千名工人在松花江北岸的太陽島上集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場景。
據史料記載,當時參與集會的不僅有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機務段工人,還有面粉廠、裝卸等產業工人共3000餘人。集會者高舉紅旗,發表演講,爭取自身權益,震驚了沙俄和清朝統治者。
中東鐵路的修建,擁有2000名中俄工人的哈爾濱總工廠成立。中國工人佔到三分之二,形成了哈爾濱最早的產業工人隊伍。總工廠的工人勞動強度大,居住的環境惡劣。工人們同廠方展開了斗爭,要求修建工棚,改善居住環境。在工人們的堅持斗爭下,1903年,中東鐵路當局在工廠附近擴建,搭成36個人字形的棚子,專供工人居住。此後,人們稱這裡為『三十六棚』。1903年中東鐵路正式建成通車,哈爾濱成為中國連接俄國和歐洲的重要通道。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三十六棚的工人歡呼雀躍,進而逐漸掀起了哈爾濱工人運動的高潮。
1918年至1920年,以三十六棚為中心的中東鐵路工人,先後發動了四次全路工人大罷工,有力地打擊了盤踞在中東鐵路和西伯利亞地區沙俄殘餘勢力,支援了俄國十月革命。在國際工運史上書寫了光輝的篇章。
中東路事件後,大批中國鐵路工人被裁員。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兩次來哈並深入三十六棚,親自指導工人斗爭。他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三萬餘字的《關於中東路工人斗爭的總報告》。
1920年10月,瞿秋白以記者的身份赴蘇考察,途經哈爾濱,因白匪在赤塔作亂,火車不通,他在哈爾濱停留了50多天。瞿秋白參加了由『三十六棚』工人組織的紀念『十月革命』3周年大會,第一次在工人集會上聽到了《國際歌》。瞿秋白還在他住的福順客棧起草了《餓鄉紀程》一書的前八章,瞿秋白在該書中幾次提到『在哈爾濱聞到了共產黨的空氣』。
1922年,羅章龍前往哈爾濱巡視黨的工作和指導中東鐵路工人斗爭,對哈爾濱市的黨組織狀況和活動方式,工人的生活、思想,以及各階層群眾的情緒等,都做了深入了解。在考察中,他發現『三十六棚』工人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返回北京後,他寫出《關於東北工人運動狀況和建議在東北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的報告》,向中共北京地委匯報。他認為哈爾濱不僅是北滿工人運動中心,實際也應當成為中國共產黨北方工作和活動的中心。建議派專人去哈爾濱開展革命活動和籌建黨的組織。
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曾一度改稱中長鐵路哈爾濱車輛修理工廠,1952年以後歸鐵道部管轄,改稱鐵道部哈爾濱機車車輛修理工廠,後又改為鐵道部哈爾濱車輛廠,為支援東北和全國解放,修復各種車輛3000多輛,還制造了數百門火炮和大量的手榴彈、地雷、擲彈筒。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車輛廠的搬遷,這裡建成了城市廣場:建設者們留存下兩座老廠房、一座百餘年的水塔,中外賓客、游人駐足廣場,依稀看見百年前的滄桑歲月。
今年開春以來,不少老哈爾濱人在途經一個他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時都會愣一下——『改名了?』這裡是哈爾濱的一處地標性建築——『兒童電影院』,不少公共交通線路都以此為名設立站點。如今,這裡貼出一張公告『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修繕項目』。
1948年8月,這裡會聚了來自各解放區的工人代表、國民黨統治區城市的工人代表以及各產業部門的代表,通過一場長達22天的全國勞動大會,為即將誕生的共和國蓄積澎湃力量。
這次大會上,正式恢復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重新實現了全國工人階級的大團結和全國工人運動在組織上的統一。
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從1948年8月1日開幕至8月22日閉幕。中共中央致大會的祝詞指出,此次大會的舉行,宣告了國民黨反動集團在全國工人中的分裂政策已經最後破產,全國工人運動重新在革命的旗幟下統一起來。
大會上,陳雲、李立三、朱學范等分別作了報告。其中,陳雲所作的報告引起了與會代表熱烈討論和廣泛認同。
當年有報道記錄:陳雲同志作這個報告時,來賓席及旁聽席上座無虛席,聽者記錄其報告時的紙筆窸窸聲,清晰可聞,大家完全沈浸在陳雲同志的話語裡。特別是其中涉及的『當前中國職工運動的總任務』,更是讓很多代表耳目一新。
這部分講話的重要精神最終也體現在了大會通過的《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
《決議》論述並規定了中國職工運動的總任務,明確指出: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在中國的統治,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人民共和國,乃是改善工人階級及其他民主階級人民目前狀況的總前提;乃是工人階級及其他民主階級人民當前的最高利益與最高任務。
《決議》論述了成立全國工人階級的統一組織,以保障本決議實現的必要性,正式決定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
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貫徹執行黨的『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總方針,奠定了新中國工人運動的基礎,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的新起點。
為紀念哈爾濱工人運動的光榮歷史,按照哈爾濱市委、市總工會的統一安排,香坊區於2015年11月份開始投資7000萬元改建勞動公園,並在園區內建設哈爾濱工運歷史展覽館。
哈爾濱工運歷史展覽館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造型主次分明,立面設計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對比明顯,既保留了傳統的工業氣息,又體現了當今時代的科技發展,館內空間設計使用功能清晰明確,空間尺度適宜。
場館借助聲、光、電等現代高科技展示手段,采用影視互動、場景雕塑、沙盤模型、實物陳列、圖文說明、體驗互動等表現形式,將展覽館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
哈爾濱的工運史是中國工人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心不改、歷久彌堅,哈爾濱的工運歷程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鑄就了堅韌不屈、忠誠擔當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