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賢,女,漢族,1980年5月出生,群眾,學歷初中。2006年6月參加工作,現任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小型車間嵌線工。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民,她將農民身上的質朴與勤勞融入到工作中,以『多一些奉獻、少一些計較、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抱怨』認真做事,踏實做人。她用細心、耐心、匠心不斷打造精品、臻品,贏得了車間領導與身邊同事的贊許。她先後榮獲公司勞動模范、佳木斯市勞動模范、黑龍江省龍江工匠、黑龍江省好師傅等榮譽稱號。2023年,由她領銜命名的工作室,被授予省級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是王福賢恪守的人生格言。19年來,王福賢一直紮根於生產一線,潛心鑽研電機有繞組定子鐵心下線工作,其負責的產品質量過硬,從未出現任何問題。憑借著紮實過硬的操作技能以及兢兢業業、勤勉負責的工作態度,王福賢成功地從佳電第一批勞務派遣員工轉變為佳電的正式員工。此後,她積極投身於公司的五小活動之中,在她的主導下,共有3個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中,她對繞組端部尺寸測量方法進行了改進,有效提高測量的准確性和效率;針對低壓中心高160-2極一級超高效電機線圈端部綁紮問題,提出創新性的改進方案,成功解決了端部超差較難控制這一難題;此外,她還在低壓一級高效隔爆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試制過程中槽滿率高,槽口因整形容易造成破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攻關,順利保障了樣機的試制完成,為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以王福賢為領銜人的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被授予省級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工作室以創新精神為引領,積極開展了各類技術攻關活動。作為領銜人王福賢充分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通過閱讀書籍和利用網絡資源,不斷學習和提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她先後成功解決了低壓二級能效中心高180-4極22KW高效電機端部繞組過高乾涉裝配問題,以及針對低壓一級和二級系列高效電機有繞組定子鐵心匝間、破壓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她帶領團隊進行了深入的技術攻關,實現電機繞組匝間、破壓率同比降低56.5%以上的優異成果。
在工作中,王福賢堅持做到『三能』,一是要有乾出質量標杆的能力;二是要有檢出問題原因的能力;三是要有輔導問題人員技能的能力。『能力是努力的積累,努力可以讓能力得到昇華』,王福賢始終把這句話運用在工作中,從不得過且過,做就做到最好。針對下道工序常出現的外圓大、無法裝壓的問題,王福賢與身邊同事們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提出了二次整形的方案。這項方案得到了車間和班組的一致認可,實施後效果非常好,大大提昇了產品的一次交檢合格率。面對8臺國家重點項目用起重及冶金電動機的重要任務,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表觀質量要求高等困難,她主動擔當,每天工作近18個小時,兩天時間就將此批產品生產?成,為提前交工節省3天時間。工作中她嚴格執行工藝文件,對每一線線圈,每一支絕緣材料都進行詳細產前檢查,秉持著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細之又細的工作態度,保質保量提前完成此項任務,為國家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隨著公司發展,新產品的試制工作一直在增多,為了適應發展需求,王福賢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學習電腦,查閱翻看圖紙。每次有了新產品,她都主動配合工藝設計部門去攻關,並先後完成了高效率三相異步電動機等節能產品和低溫潛液電機等30餘個單品的試制加工工作。試制過程中,王福賢克服產品槽口窄、尖子短、下線後外圓大等難題,在不影響電機性能的情況下加長尖子尺寸。對於外圓大無法裝壓的產品,她提出制作外圓整形胎具,經過一遍遍反復試驗,一遍遍改進,最終一臺臺新產品得以試制成功,為公司新產品研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有力地推動了公司在節能產品領域的發展和創新。
作為生產一線的資深老師傅,王福賢深知『傳幫帶』的重要性。她針對車間新員工在技能方面的欠缺,組織多名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通過『一幫多』和『多幫一』等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對新員工展開全面的幫扶與指導。同時,她還組織班組內的黨員對質量問題改進情況進行全程跟蹤,確保新員工能夠真正聽懂、學會,並能夠獨立進行操作。在這種全新的培訓模式下,新進員工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昇。十幾年來,她培養了三十餘名徒弟,這些徒弟現已成為各自崗位的技術骨乾,為車間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提昇奠定了基礎,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動力。
初心如磐,責任在肩,默默奉獻,只爭朝夕。身為生產一線的員工,作為新時期的勞動模范,王福賢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未來,她將一如既往、『只多不少』地在學習中進步、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為公司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跨越,為龍江高質量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不懈奮斗、不懈努力,持續貢獻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