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微微,男,漢族,1984年2月20日出生,201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同年7月進入哈藥集團三精大慶玻璃工業園有限公司工作。現任公司運營管理部經理、高級工程師,主要負責生產運營管理、技術改造及創新研發工作。其工作表現卓越,榮獲眾多榮譽,包括2011年度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優秀員工稱號、2017年度哈爾濱市總工會創新能手榮譽稱號、2019年度哈藥集團優秀黨員稱號、2020年獲得大慶市十四屆勞動模范榮譽。
技術創新領域的開拓者。哈藥集團三精大慶玻璃工業園有限公司的2#玻璃窯爐,在連續穩定運行3年後,已達到安全生產使用期限,順利進入維修期。在公司的整體統籌規劃下,邱微微勇挑重擔,成為本次維修項目的核心參與者與主要執行人。此次項目借助窯期末常規維修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了『一爐三線』的重大昇級改造。
2015年公司面臨『一爐二線』傳統生產工藝的瓶頸問題:單日玻管產量長期徘徊在40噸左右,噸產品天然氣消耗高達320立方米,產品合格率僅78%。面對這一困境,邱微微帶領技術團隊歷時8個月攻關,調研考察先進技術,最終提出『一窯三線』——窯爐革命性改造工程方案。在項目改造過程中,主要涉及熔化和拉管兩大關鍵環節,熔化改造環節中蓄熱室擴建,將原有的單通道蓄熱室昇級改造成三通道蓄熱室,不僅有效增加了蓄熱比,還為後續環保設施的購置安裝預留了充足空間;熔化池擴建,把原有的30㎡熔化池成功擴建成37㎡,顯著增強了窯爐的熔化能力,同時實現了能源的高效節省;工作池改造,將原有的工作池巧妙改為分配器,進一步節省了一部分能源。
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創造性提出『三級階梯式熔化池』設計,將傳統矩形熔化池改造為復合流線型結構;引進捷克GS低氮燃燒系統,實現溫度控制精度±0.5℃;引進玻管外徑分選機,檢測精度達到0.01mm。此外,熔化環節改造還涉及相關部位的鋼結構改造。在技術昇級方面,熔化池采用捷克進口的低氮燃燒器,有效降低了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同時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並且設置了窯內監視系統,能夠實時觀察窯爐內部運行狀況,及時調整工藝細節,有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拉管改造環節,新生產線投建,完成新料道的鋪設、新生產線的搭建以及新設配的安裝布置,同時涉及相關鋼結構的改造和管網設施的安裝;新技術設施投運:引進玻管在線檢測系統,對玻管質量的管控更加精細,有力保障了玻管產品質量;機尾破碎系統改造:對機尾破碎系統進行改進,將原有的人工倒運破碎玻管轉變為玻管在線破碎和自動倒運模式,既節省了人力,又實現了廢管的及時處理。
2019年8月項目投產後,成效顯著。一方面,在能耗降低與成本控制上成果斐然。由於半成品玻管生產需熔化各類礦物原料形成玻璃液,燃動成本佔玻管成本近50%。通過增加一條拉管生產線,產量提昇了46%,同時將熔化池面積從30㎡擴充至37.2㎡(在現有空間條件下實現最大擴充)以適配生產需求。日產能提昇至50噸,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熔化量的能耗不到正常能耗的80%,噸產品氣耗降至262立方米,按照融化池能耗佔窯爐整體能耗50%的理論值計算,年節約天然氣150萬立方米,新增經濟效益450萬元/年,短短一年時間即可收回改造成本,極大地減少了能耗,降低了半成品玻管成本。
另一方面,在產能平衡與市場適應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公司原有兩盤30m3融化池的窯爐,每盤配備兩條拉管生產線(即『一爐二線』),最大年產量為1.3萬噸(每盤各6500噸)玻璃管,可滿足年15億支藍瓶的生產需求,而單盤爐僅能滿足7.5億支藍瓶的生產。此前,一盤窯爐生產時產量不足,兩盤窯爐生產又出現過剩情況。加之窯爐需24小時不間斷連續運行3年的行業特性,無法依據訂單及生產任務靈活啟停,這常導致庫存積壓,給公司帶來排產(影響成本)、倉儲以及資金周轉等諸多難題,甚至因庫存壓力過大,被迫提前停爐,進一步增加了維修支出和啟停爐費用。此次昇級改造為『一爐三線』後,一盤三線的窯爐年產量可供約11億支藍瓶的生產。7.5億支和11億支兩盤差額產能的窯爐,使公司在排產方面更加靈活,對於成本、倉儲和資金之間關系的平衡具備更強的可操作性,並且11億支的產能也更契合當前三精總部的采購需求。
管理創新實踐的引領者。針對傳統藍管切割工藝存在的切口不平整、廢品率高(約8%)問題,他創新提出『精切法』:通過改造初切機構,精准控制切割溫度及蘸水量,使切口平整度達到0.05mm以內,廢品率降至1.2%,年節約成本280萬元。藍瓶工藝改進項目獲2024年度黑龍江省職工『五小』創新成果三等獎。
面對節能降耗問題,綜合利用熱能,對馬弗爐實施全保溫改造,創新采用新型保溫材料,使爐體表面溫度從120℃降至45℃,日節氣500m3。通過對空壓機改造,引入變頻調速技術,實現2臺空壓機的智能聯控,年節電30.8萬度。低氮燃燒改造,采用分級燃燒技術,使煙氣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從180mg/m3降至80mg/m3以下,年節氣12萬m3。
2018-2020年期間,邱微微主持建設了三大自動化生產體系建設系統,全自動配料系統采用德國西門子PLC控制系統,實現12種原料的精准配比,配料誤差從±1.5%降至±0.3%,配合料均勻度提昇至99.5%,年減少原料浪費價值約75萬元;智能上料系統建成全封閉式原料輸送線,徹底消除人工上料誤差,年節約人工成本28.8萬元;數字化溫控系統:應用先進電控技術對56個關鍵溫控點進行實時監控,半成品缺陷率下降82%。
工匠精神弘揚的傳承者。作為公司技術帶頭人,他創建了『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建立『1+3』師帶徒機制(1名師傅帶3名徒弟),累計培養技術骨乾23人,每年組織開展技術培訓10餘場次,培養的技術工人為企業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近五年來,主導的項目年新增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產值0.2億元,年成本節約降本450萬元,產品質量合格率從78%提昇至85%,年環保減排CO?8600噸,相當於種植4.7萬棵樹,其創新成果在全國同行業推廣,帶動行業整體技術進步。工作17年來,始終紮根生產一線,累計完成重大技術改造項目28項,管理創新項目15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超5000萬元。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優秀品質,堅守初心的政治品格,多年如一日紮根生產一線,將個人理想融入企業發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每個技術參數追求極致,創造多項行業標杆。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突破傳統思維束縛,實現多項『從0到1』的突破。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多次婉拒高薪聘請,堅持『把普通產品做到不普通』的信念。
面對新發展階段,邱微微同志正帶領團隊向『智能制造』新目標邁進,推進5G+工業互聯網應用,建設數字化車間;研發環保型玻璃配方,降低熔化溫度,探索中硼硅玻璃等新產品開發。他表示:『新時代賦予產業工人新使命,我將繼續以創新為筆,以匠心為墨,在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中書寫屬於中國工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