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工是門手藝活,差一絲一毫都可能讓整個零件報廢。』李軍說。經他加工的產品質量合格率達100%。2021年他完成成品工時9700小時,比上一年度多出820小時,創下車間紀錄。正是這種近乎嚴苛的自我要求,使他加工的零件成為用戶心中的『免檢產品』。
在加工鋁錠銑刀盤過程中,常常在半精鏜後加工端面產生斷削,切削達不到設計要求。對此,李軍與技術人員反復試驗,在保證零件質量和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下,通過優化工藝路線,半精車、精車合並加工,將加工時間從7天縮短到4天,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縮短了加工周期。這一突破,不僅解決了生產瓶頸問題,更成為車間工藝革新的經典案例。
歷經三十五年寒暑,李軍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車床旁的鐵屑堆出了歲月的年輪,但他始終保持著初學者的謙遜:『只要將愛崗敬業精神融入到行動中,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在裝備制造領域,技術革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李軍主持及參與的項目多次獲獎。2010年,將SU63A車床中心架重新設計改造,這一項目被公司評為小改小革類一等獎;2019年,《數控測頭對於數控工作臺角度定位的工藝應用》被評為省機械工業優秀工藝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2021年,針對箱體零件加工效率低的問題,他主導的《箱體加工數控化工藝研究》再次突破技術壁壘,獲得省機械工業優秀工藝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每當同事問他創新的秘訣,李軍總是笑著說:『無非是多觀察、多琢磨,把問題當課題,把困難當階梯。』在他看來,創新不是高不可攀的『神話』,而是源於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工作中,他嚴格執行各類標准,在加工零件前細心准備,發現問題及時與技術人員溝通,做到問題早發現、早預防,用熟練的業務確保加工零件准確無誤,完成了小松壓力機汽缸光潔度提昇等技術革新,為公司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李軍服務過的公司達100餘家,解決關鍵性技術難題200餘個。用戶驗收時常常豎起大拇指:『這樣的工藝,代表了中國制造的高度。』
李軍,通用技術齊齊哈爾二機床有限公司重加分廠車工,高級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