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濤出生於剪紙世家。1996年,19歲的他入伍成為黑龍江駐軍某部的一名文藝兵。白天,他是訓練場上的鋼鐵戰士,夜晚,則化身軍營裡的『剪紙老師』。
他利用業餘時間為戰友開設剪紙課堂,將愛國、強軍等主題融入剪紙創作,用藝術形式記錄軍營生活,先後3次榮立三等功,成為官兵眼中的『文藝輕騎兵』。
這段軍旅經歷不僅塑造了他堅韌的品格,更讓他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凝聚力。2008年退役後,他面對『剪紙不外流』的家訓,大膽作出決定:打破家族傳承模式,將關東民俗剪紙從『小家』帶到『大家』。
『非遺不是個人的財富,而是民族的瑰寶,只有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纔能讓技藝活起來。』帶著這樣的信念,他創辦了大慶市裁春堂剪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面向社會招收學員,從下崗職工到高校學生,從殘疾人到困難農民,他的課堂始終向所有熱愛剪紙的人敞開。
葛濤認為,『守成』就有可能導致落後,唯有創新纔能讓非遺技藝適應時代需求。他曾思考:如何將剪紙從民間手工藝品昇級為具有文化內涵的藝術精品?於是,他帶領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攻關。傳統剪紙易破損、難保存、展示形式單一,他便嘗試將絲綢與剪紙結合,歷經38道工序研發出絲綢剪紙卷軸,兼具美觀性與收藏價值,一經推出便成為高端禮品市場的『寵兒』。2018年,他又獨創『草香燙紙』技藝,用草香明火在宣紙上燙制鏤空圖案,該項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並連續斬獲國家級、省部級金獎,產品銷至韓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傳統技藝不能停留在「老樣子」,要讓年輕人覺得「有意思」。』葛濤將現代流行元素融入創作,為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設計的文創產品,以冰雪運動與關東民俗為主題,既保留了剪紙的細膩工藝,又注入了時尚活力,在龍江非遺展示中驚艷了中外來賓。
他持續在全省開展公益剪紙培訓活動,培訓人數達3000餘人次;與高校合作,建立大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和非遺剪紙技能培訓基地,培養專業傳承人百餘人,帶動千餘人就業。他的工作室還推出『訂單式』生產模式,與企業合作開發文創產品,形成『培訓-創作-銷售』產業鏈,成為全國非遺創新領跑者。
葛濤,省級非遺關東民俗剪紙項目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