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曲達深知未雨綢繆的重要性。他積極開展先期風險分析,憑借敏銳的洞察力,精准識別出型號研究進度、質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各項風險。
針對研制周期過短這一棘手問題,提出『主動預防』策略,組織開展有持續性、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昇團隊整體能力,對生產流程進行全面梳理與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環節。通過努力,有效應對研制周期過短帶來的挑戰,成功實現了型號在研制階段的節拍化生產,達到『設計狀態0偏離』『人為故障0發生』『淋雨1次通過』的卓越目標,為項目順利推進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後續型號生產積累了寶貴經驗。
面對公司提出的『快速、柔性、低成本』新要求,他迅速響應,主動肩負起探索前沿技術的重任,專心鑽研行業最新科技成果,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應用於公司生產的技術方向,持續開展技能攻關改革創新,至今,累計自制工裝及樣板80餘套,實現技術創新100餘項,提出並被采納的400餘項工藝和設計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累計節約資金近千萬元,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推動公司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求索不止的創新精神,曲達在生產線引入機器人自動制孔,讓原本繁瑣、耗時的人工制孔工序得到極大優化,使制孔效率提昇了31%,為生產提速打下堅實基礎。不僅如此,他還從自動物流配送、精益單元建設等關鍵環節入手,全力助推節拍式直昇機鉚接這一先進理念在生產現場落地生根。他精心規劃物流路線,引入自動化配送設備,讓原材料和零部件能及時、精准地送達工位;同時,科學構建精益單元,合理分配人員與設備,大幅減少生產中的浪費與延誤。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型號在研制階段實現了節拍化生產,機身試制效率提高1.6倍,為型號的迅捷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橕。
依托『高級技能人纔(勞模)創新工作室』,協作機器人對鉚、自動制孔等方面試驗及研究,經過20餘次驗證,助推車間實現『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為智能精益生產線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橕。同時,促進型號生產周期由原來每架機60多天縮短到每架機25天,縮短型號生產周期58%,極大提昇了整體生產效率。
曲達,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鉚裝廠工段長,高級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