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動模范、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師賈春成,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黑龍江省勞動模范、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6年,19歲的賈春成踏進東輕廠區時,父親指著廠門口『祖國的銀色支柱』七個大字說:『這廠子是為國家造「爭氣鋁」的,咱們東輕是共和國的長子。』那時他還不是很懂,直到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鋁合金鑄造時,看到0.01毫米的誤差可能導致產品解體,纔明白他手中流淌的不是金屬,而是國家的尊嚴!
記得2008年某重點項目急需超寬鋁合金板材,國外技術封鎖,國內一片空白。師傅帶著他和團隊成員在40℃高溫的鑄造車間裡,連續72小時記錄1600組數據。當發現傳統水冷工藝導致材料應力不均時,他們創新采用『梯度降溫法』——像呵護嬰兒般分階段控制冷卻速率。這一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完善了我國鋁合金譜系。這項工作對賈春成的觸動很大,也更加堅定了為中國鋁業和航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的信心和決心。
『進口設備不是護身符,自主創新纔是鐵飯碗。』這是他從一名鑄造工成長為班組長、工長,再晉昇為特級技師、首席技師過程中始終堅持不變的信條。新生產線建立初期,外方專家說:『這套設備你們玩不轉。』他偏不服輸,和團隊成員用三個月時間破解了核心算法,還開發出智能診斷系統。現在,這套『中國方案』已經成為行業標准。
三十年來,他一直奮戰在鋁鎂合金鑄造前沿。在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攻堅中,他們遭遇『幽靈裂紋』——材料內部會在48小時後莫名開裂。那段時間,他帶著團隊像『金屬醫生』一樣晝夜蹲守,最終發現是氫原子聚集作祟。通過改造熔體淨化裝置,創新『三級除氫法』,讓中國造鋁合金的『生命線』延長了3倍!這些年,他帶領團隊累計攻克32項『卡脖子』難題,主持開展了高端合金新產品試制39項,解決了氣泡、夾渣、裂紋、成分偏析等技術難題,為大量國家重點項目提供了高端鋁鎂合金材料,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滿足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的需求。他參與編寫的18份作業指導書,已成為行業『寶典』。
2017年成立賈春成勞模創新工作室時,牆上掛著『出鋁材、出人纔、出經驗』九個大字,這也是他的職業追求。
多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主導攻關了9項國家重點工程用鋁合金鑄造項目,申請發明國家專利2項,多次組織完成國家重要材料的鑄造任務。撰寫了《鑄造工藝標准化操作規范》等11項行業規范及標准,完成了GY線自動化昇級改造,實現了圓錠自動化加工,大大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生產效率提高30%,加工成品率提高8%。並且攻克了『進口生產線取消起鑄工藝』等創新項目12項,成功解決了高強高韌鋁合金的成型問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順利通過了三大『船級社』和中國商飛認證。工作室被授予『黑龍江省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
三十年的爐火淬煉讓他懂得,工匠的價值從不在聚光燈下,工匠的榮耀從不在於獎章的數量,而在於將畢生心血『熔進』祖國發展的銀色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