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萍騎著那輛承載著無數期望的車輛,在鄉間的郵路上穿梭,用自己的堅持與付出,勾勒出一道亮麗的風景。他是鄉親們眼中的『最美信使』,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
堅守艱苦 郵路無畏風雨嚴寒
2011年,懷揣著對郵政事業的熱忱,呂文萍踏入哈爾濱市道裡區新發郵政支局,成為一名鄉郵投遞員。新發郵政支局的服務面積約271.16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著三鎮一鄉八十多個村屯,服務人口約10萬餘人。這裡的居民居住極為分散,這給投遞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初到郵局,呂文萍每日騎著一輛破舊的摩托車,在蜿蜒崎嶇布滿泥濘與坎坷的村屯小道間艱難地進行收投郵件。那輛摩托車,伴隨著他穿梭在各個村屯之間,發出的聲響仿佛是在為他的艱辛旅程伴奏。每當遇到大雨傾盆的日子,豆大的雨點無情地砸落在他的身上,瞬間便將他全身澆濕,可即便如此,他的雙手卻始終緊緊地護住車上的報紙和郵快件,不讓報紙和郵快件弄濕。而到了暴雪紛飛的寒冬,凜冽的寒風如刀子般割著他的臉,他在厚厚的積雪中艱難前行,盡管自己被凍得瑟瑟發抖,卻依舊堅守著對郵件安全送達的承諾。後來條件改善,他可以騎三輪車投遞了,但東北地區的冬天,寒冷程度超乎想象,最低氣溫常常超過零下30度。在這樣的極寒天氣下,三輪車的兩塊電瓶根本無法滿足長時間的使用需求,經常在半路就電量耗盡。可呂文萍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選擇下車,一步一步地推著沈重的三輪車,在那冰冷的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腳印,繼續朝著收件人的方向前行,他也始終咬牙堅持,只為將郵件准確無誤、安全及時地送到客戶手中。
14年的漫長歲月裡,呂文萍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妥投各類報刊、郵件達200多萬件,從未出現過一次差錯。在這過程中,他還解決了疑難信件及各類郵件400多件,讓100多封看似已經無法送達的『死信』重新『復活』,成功找到了它們的主人。據統計,他的行駛裡程超過15萬公裡,這相當於繞地球赤道近4圈的距離。在工作中,他的出勤率、滿意率、妥投率等各項指標均表現得極為優異,憑借著自身過硬的業務技能和始終如一的優質服務,贏得了鄉親們和同事們的一致贊譽與欽佩。
心懷鄉親 冷暖傳遞溫暖關懷
呂文萍深知,自己不僅是郵件的傳遞者,更是鄉親們生活中的貼心人。民泉村十二戶屯的菜農張生,多年來一直靠著種植白菜、玉米維持生計,可微薄的收入僅僅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呂文萍在網上偶然了解到秋葵經濟效益可觀後,主動幫助老張種植秋葵並取得了大豐收,順利打開了市場,讓老張的日子逐漸有了起色,老張的臉上也重新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五星村李百龍是一位民間手藝人,用牛皮羊皮和彩繩手工編織各種養馬用的物品。以前農村養馬的人多,李百龍靠銷售這些手工編織品就可以維持生活。但隨著農村機械化程度提高,養馬人越來越少,買馬用物品的人幾乎沒有了。呂文萍了解到這個情況,就幫李百龍聯系網店售賣產品,又找人指導他開網店、拍視頻、做直播,李百龍增加收入3萬餘元。李百龍特別感激呂文萍,還專程為他送了一面錦旗。
創新工作模式 助力鄉村發展
在工作中,呂文萍始終秉持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業務難題,他勇於探索,以智慧與行動為鄉村郵政事業開拓新路。
伴隨著農村網購興起,互聯網普及與物流配送網絡完善,電商平臺紛紛布局農村市場,村民購物熱情高漲。但農村商品展示有限,消費者難以直觀感受商品細節,退換貨需求隨之增加。農村退換貨困難重重,物流不便,農村地域廣、村落散,配送成本高、效率低,許多偏遠鄉村沒有固定快遞站點,村民退換貨需前往數公裡外的鄉鎮快遞點,負擔沈重。同時,農村消費者對網購退換貨流程陌生,面對復雜規則、申請流程及注意事項一頭霧水,常因怕麻煩放棄權益。此外,部分農村地區網絡信號不穩,線上申請易卡頓、掉線,操作難度大增。關鍵時刻,呂文萍挺身而出。他深知吃透業務纔能引領大家走出困境。每天下班後,同事們回家休息,他獨自留在支局,研讀業務文件、觀看操作視頻,遇到難題就向業務骨乾請教。憑借鑽研精神,他對新業務理解日益加深。
為幫助同事掌握攬收操作,呂文萍結合實踐經驗,經多次嘗試總結出實用『小竅門』,比如:提前索取取件碼節省時間;讓距離相近的鄰裡把退貨統一放到一家;隨身帶個小記事本合理規劃取件時間與路線,避免折返;取件後衣物類能現場打包直接裝袋,不能的取件後及時標記,回支局統一打包等等。呂文萍迅速組織同事集中學習,現場耐心指導攬收設備功能操作,分享溝通技巧及突發情況處理方案。在他的努力下,團隊攬收指標從頻頻超標逐步穩步提昇,最終不但順利完成取件目標,也幫助了農民解決退貨的後患之懮。
在鄉間的郵路上,呂文萍就像那一抹永不褪色的郵政綠,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始終堅定不移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的深刻內涵,成為了鄉村發展的有力推動者也讓大家看到了平凡崗位上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未來,相信呂文萍會繼續在這條鄉村郵路上,書寫更多精彩的篇章,為鄉村的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