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2025年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少波

時間:2025-05-04 22:39:58  來源:極光新聞  作者:

  張少波,男,1984年9月出生於黑龍江省密山市,中共黨員,高級農藝師,2009年畢業於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現任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總經理。張少波同志紮根黑土地十五載,以農業科研為使命,用青春和汗水默默守護著『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一、紮根黑土,錘煉『釘釘子精神』

  2009年大學畢業後,張少波懷揣對農業科研的熱愛,紮根北大荒,投身農業科研事業。2011年張少波負責化驗室管理工作,這個化驗室承擔著農業農村部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和七星農場126萬畝耕地的土壤測試、肥料檢測和新技術推廣工作,工作量大,管理標准高。初出校門的張少波在各種困難面前沒有退縮,他以『釘釘子精神』刻苦鑽研,迅速掌握工作要領,三個月時間裡就掌握了化驗室的整體工作,年底化驗室通過了全國首批化驗室檢測質量考核,被授予『全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化驗團隊被授予『全國土壤肥料檢測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為農業科研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守護黑土,踐行科學理念

  測土配方施肥的關鍵在於取土樣,張少波長期致力於黑土地保護。十幾年來,他帶著團隊走遍了全場的每個角落,累計行程可繞赤道五圈。泥濘的道路、惡劣的天氣,都無法阻擋他們取土的腳步。他帶領化驗團隊在500平方米化驗室裡共檢測土壤樣品1萬多個,向種植戶累計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5萬多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率達到10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1個百分點。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翅膀』的殷殷囑托,圍繞『北大荒的土質要不斷優化,不能退化』這一重要指示,探索形成了『一室、百點、分級』的黑土地保護模式,使七星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十年提昇了0.18%,有效地保護了黑土地。2023年8月,北大荒集團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的『北大荒黑土地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實驗室』落戶園區,張少波和他的團隊充分發揮黑土地保護方面的專業優勢,推進黑土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三、勇於創新,爭做科研先鋒

  張少波始終以北大荒精神為指引,甘於奉獻。2016年張少波勇挑重擔,從化驗室轉戰農業生產,負責園區水田、旱田、溫室全面科研管理工作。從春種到秋收,從日出到日落,他迎難而上,盡情揮灑青春和汗水,他在科技園區起早貪晚地查看試驗進展、作物長勢、生產進度,每天步行都要超過三萬步,生產時節經常兩三個月沒有休息,長期的勞累讓他患上了滑膜炎,疼痛起來幾乎不能行走。在春耕生產時節,張少波強忍病痛依然堅守一線,妻子在產後86天獨自前往哈爾濱買了一輛小轎車給他代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工作以來張少波先後在《中國稻米》《黑龍江農業科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參與申報實用新型專利7項,獲得省級科技成果1項、市級科技成果1項、集團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推動園區成為農業科研的重要基地。

  張少波在工作中不斷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申報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他積極引進專家、院士、博士等高級人纔。目前,中心與華中農業大學綠色超級稻院士工作站合作聯合開展的分子育種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院士團隊合作篩選高產、優質、多抗水稻品種(系),其中G3連續6年的畝產量達到700公斤以上,已經進入黑龍江省品種審定。與中國農科院都市所合作,推動建設『水稻育種加速器』,將育種周期縮短50%。與揚州大學、省水利科學院進行『秸稈還田穩定性碳源組合的肥沃耕層構建技術研究』『黑土地保護試驗研究』『水稻水分精准調控管理技術研究』等試驗技術攻關,為黑土地保護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四、服務農戶,推廣農業技術

  張少波始終心系農戶,致力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他帶領團隊不斷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打造成科研成果轉化平臺、種植戶學習科技的看臺、科技人員言傳身教的講臺。每年夏天,他和同事們深入田間地頭,為種植戶送去科學種田的知識,累計開展科技助農服務活動超過5000小時,推廣實用新技術32項,發放農業技術實用手冊10萬多份,實施病蟲害監測預報800多次,為農戶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不忘初心、勇擔時代使命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考察時,張少波有幸見到總書記並為他介紹。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深深刻印在張少波的心裡,成為不斷前行的動力。六年多來,他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績,推動園區完成300多項科研課題,引進優質作物品種(品系)1000餘個。他和團隊開展各類科技培訓200餘次,覆蓋1.4萬餘人,推廣了旱平免攪漿、控氮減磷穩鉀、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等10項技術,推動水稻單產從2018年的620公斤增加到現在的638公斤,累計增加經濟效益3.3億元,為北大荒農業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圍繞智慧農業品質提昇工程,園區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提檔昇級,打造『11249』的科技布局,成功申報國家級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打造徐一戎稻作文化基地;建設現代物聯網日光節能溫室、垂直植物工廠、人工氣候室等,全面提昇科技發展軟實力和競爭力。

  他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黑龍江墾區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優秀農技人員、農墾總局農業局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先進個人、建三江管理局『青年崗位能手』等多項榮譽。張少波用十五年的青春書寫了一份沈甸甸的『黑土答卷』,他將不忘初心,紮根北大荒,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為中國人的飯碗裝滿中國糧而繼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