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2025年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谷彥昌

時間:2025-05-04 22:39:59  來源:極光新聞  作者:

  濕地,這片神秘而寧靜的大地之腎,孕育著無數生命。而在這生命的搖籃中,有一群默默奉獻的守鶴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白頭鶴之鄉』黑龍江大沾河濕地。他無怨無悔、默默守護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頭鶴,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谷彥昌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谷彥昌、男、漢族、1974年10月出生於巴彥縣,大專學歷、林學工程師、龍江森工集團沾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大沾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濕地研究所所長。谷彥昌同志自進入濕地管理局工作二十年來一直工作在科研一線,帶領科研及監測人員在鳥類環志,鶴類保護與救助,野生動物保護與監測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他們的團隊先後獲得感動森工十大人物,最美生態公益人物(企業),全國鳥類環志先進單位。谷彥昌本人在2022年獲得全國林草系統勞動模范、2023年獲得第三屆邊境綠色生態最美職工、多次獲得集團級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稱號。

  一、矢志護鶴心不改,傾情守綠夢常存

  自1993年5月在沾河林區濕地保護區成立之後,全國知名鳥類學家郭玉民博士投身此地,開展白頭鶴專項科研活動。谷彥昌同志有幸被保護區委派,與郭博士攜手,共同開啟了一段意義非凡的科研征程。

  保護區初立,百業待興,科研工作更是尚在蹣跚學步階段。谷彥昌深知前路布滿荊棘,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工作的熱忱,他毅然踏上自我提昇的漫漫征途。從基礎科普讀物,到晦澀難懂的專業典籍,他如飢似渴地汲取知識養分。日常工作結束後,別人在休息放松,他卻一頭紮進業務鑽研中,辦公室的燈光常常陪伴他至深夜。

  看著他這副刻苦的樣子,郭博士深深被打動了,破格收他為學生,傾囊相授,谷彥昌格外珍視這來之不易的學習契機,在科研一線,一邊實操磨礪,一邊虛心求教,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細節。

  梅花香自苦寒來,多年來谷彥昌在鶴類保護、救助、鳥類環志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與嫩江黑嘴松雞保護區聯合開展了鶴類救助及衛星跟蹤監測,救助放飛的283號白枕鶴在日本攜妻歸來在保護區烏斯孟監測站生兒育女,成為鶴類成功救助的典范;在《濕地科學與管理》等刊物發表論文8篇,在中國濕地網上傳動植物物種卡768份,生態隨拍視頻62條,建立並完善了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物種庫、鳥類環志數據庫。參與了黑龍江省地方標准——鳥類追蹤器使用技術規范及鳥類環志技術規范的編撰。組織開展了鶴類種群數量同步調查、鶴類巢址選擇參數調查、白頭(枕)鶴生境調查、白頭鶴棲息地植物群落野外調查等多項基礎性調查工作,他還多次參加全國舉行的鶴類研討會,在會上積極交流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他,已然成長為一名專業素養過硬、業務能力超群的濕地保護中堅力量。

  二、敬業護鶴傾全力,鑽研良策勇奉獻

  每年,冰雪未化谷彥昌就來到救助站,上塔觀測、記錄白頭鶴的種群數量,在密林中跟蹤拍攝白頭鶴。初春要踏著積雪,深秋要飲著寒霜,夏天要忍受酷暑和蚊蟲的叮咬,在茫茫林海和無際的沼澤上,用雙腳在白頭鶴的棲息地,一個種群一個種群不間斷地巡護監測。

  三月末到四月初,是白頭鶴從越冬地遷回保護區的時間,四月中旬開始築巢、產卵,孵化。谷彥昌也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候,背起行囊,帶上設備,開啟他和白頭鶴一起生活的日子。為了獲取更多的科研基礎數據,並且確保白頭鶴的采食和繁殖不受乾擾,他要在清晨三點半白頭鶴來采食之前就架好監測設備,尤其是監測白頭鶴的繁殖過程,要在距離白頭鶴鶴巢15米左右的地方,搭起一個4平方米左右的行軍帳篷,帶上足夠用的乾糧和水,架起攝像機和照相機,密切觀察監測白頭鶴的一舉一動。在監測過程中,不能發出任何聲響,一住就是十幾天就連大小便都要在行軍帳篷內解決。等到白頭鶴外出覓食,再把糞便埋好,不能留下人類的痕跡。他時時關注對面的那對白頭鶴夫妻及他們還未出殼的寶寶,生怕錯過了每一個珍貴的鏡頭,直到小白頭鶴出生,他纔戀戀不捨地離開那裡回到監測站整理獲取的資料,此時的他已經是滿臉胡須、頭發蓬亂、渾身泥土的『老爺爺』了。但是他從來不喊苦叫累,積累了白頭鶴棲息、繁衍、遷徙等一整套音像影像資料,完善了科研內容,為進一步揭開白頭鶴神秘的面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沾河林業局也贏得『中國白頭鶴之鄉』的美譽。

  三、潛心環志探鳥跡,致力保育護自然

  在鳥類環志工作方面。從2006年秋季開展環志工作以來,堅持開展鳥類環志工作,共環志鳥類102種168920只,重捕及回收39種1682只;多次參加了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組織的培訓班及研討會,回來後認真組織環志人員學習鳥類環志知識,定期培訓,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目前已有2人免試獲得鳥類環志證,20人獲得鳥類環志實習證,大沾河鳥類保護環志站連續三年被全國鳥類環志中心評為『鳥類環志先進單位』。並且獲得小項目資金的資助,使環志工作有了資金保障。

  在野生動物救助方面。多年來共救助白頭鶴、白枕鶴、東方白鸛、鳳頭?鵜等國家Ⅰ、Ⅱ級及三有保護鳥類116只次,環志放飛救助鶴類10只,並加戴衛星跟蹤器,放飛鶴多次在日本被監測到,積累了鶴類救助的成功經驗。他不但對傷殘病弱的鳥類進行救助,還利用火場棄卵嘗試人工孵化,成功孵化出兩只白頭鶴,經野化訓練成功放飛。同事們都親切地叫他『鶴爸爸』。

  四、捨棄小我存大勇,守護生態保安全

  誰人不願意享受天倫之樂,身邊有親人圍繞。可這對谷彥昌來說這是一個多麼奢侈的願望,自從保護區開展白頭鶴科研以來,他就承擔起了護鶴救助鶴的重擔,多年來,他很少下山和家人團聚,平時的日子還好,每逢佳節,他都是陪著他的『寶貝』(白頭鶴)過的,在2015年白頭鶴科研小組被評為全省感動森工先進集體專題片采訪時,他眼裡含著眼淚,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對父母的愧疚、對妻兒的想念讓這個七尺男兒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和不懈努力,他的付出與成就也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廣泛認可。

  然而,每當評選先進的時候,他總是謙遜地把榮譽推讓給他人,自己甘願站在幕後,默默付出。中央電視臺、黑龍江省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相繼對他們的科研成果進行了深入報道,但谷彥昌對此卻淡然處之,從未有過絲毫的驕傲與滿足。谷彥昌,這位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先鋒的內涵。他作風優良,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無論是在科研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以身作則,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在這片廣袤的林區,谷彥昌和他的同事們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生態之歌。他們的身影,與青山綠水相融,與藍天白雲相伴。谷彥昌說:『希望通過我們做的事,能夠帶動身邊的人,帶動全社會來保護鳥類,珍愛大自然的饋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給子孫後代留下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