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2025年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智莉

時間:2025-05-10 20:08:00  來源:極光新聞  作者:

  王智莉,女,198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航空彈藥研究院有限公司101分廠副廠長,航彈院關鍵技能帶頭人,主管、負責分廠內所有的技術、質量、生產及其創新、創效工作。自200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數控領域方面的工作。該同志先後在數控操作、工藝技術崗位工作,在技術、技能創新創效上力爭上游,豎起一面旗幟。

  一、政治思想堅定,勇於擔當作為

  該同志能夠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時刻踐行人民兵工精神和勞模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敬業奉獻,擔當作為,勇於迎難而上、創新創效。

  2005年至2009年,她先後榮獲公司重要裝備批生產二等功,哈爾濱市新一代創業人標兵,哈爾濱市優秀團乾部等榮譽稱號,曾連續四年被評為公司雙文明職工標兵和勞動模范;2010年以來,她先後被評為哈爾濱市知識型先進個人,獲得哈爾濱市第三十三屆勞動模范,公司、導航集團爭先創優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16年,被聘為航彈院關鍵技能帶頭人;2024年,被授予哈爾濱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明星,被授予黑龍江省創新能手。

  二、工藝技術能力卓越,勇於創新攻關

  在從事數控工藝工作期間,該同志主要負責公司科研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和加工程序編制。在近10年的工藝技術工作中,拒不完全統計,涉及進行工藝編制、指導、數控程序編制完成的科研項目近30餘項,200餘個零件的數控工藝的編制。該同志先後作為主任工藝師參加國家級多個科研項目,作為工藝主管師參加院級多個科研項目,以項目試制人員在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試制工作中,負責大型、薄壁、復雜曲面類、變斜角類、零件加工精度高的關鍵、重要零件的工藝攻關和程序設計工作,尤其是五軸五聯動的大量的程序設計工作。

  (一)聚焦難點工藝創新。在工藝瓶頸攻關創新上,始終保持初心,從設計專用的工具工裝、特殊刀具,優化加工程序等方面找原因,創新工藝加工方法。從某產品翼片類零件,到艙段類零件、變斜角類、薄壁零件的加工,組織開展工藝創新各項工作,先後組織開展QC小組質量改善和工藝創新工作。近三年來,該同志組織並完成的分廠工藝創新項目高達50餘項,親自參與工藝創新項目10餘項,節創價值在1000餘萬元以上。

  (二)數控技術突破改進。一是五軸後置處理的改進,經過反復查閱資料,反復調整和試驗,修訂了後置處理程序的相關參數。解決了『老舊海德漢系統五軸加工中心加工原點需要反復設定』的技術難題,拓寬了設備的使用范疇和能力。二是臥式加工中心新原點快速設置及回轉偏差自動補償的創新。 2012年,該同志和同事共同創建的《關於臥式加工中心工作臺旋轉後新原點的快速設置及機床回轉偏差自動補償的方法》獲得集團公司特色操作法,直至目前一直在推廣使用。帶領團隊始終堅持研究不同數控系統的編程技巧,用小程序解決大問題,先後完成了『鑽孔系』、『銑面』、『刻字』等多種宏程序、子程序等,促進了復雜編程技術的推廣和使用,給復雜加工注入動力。

  三、始終紮根一線,先鋒模范作用突出

  『高標准、嚴要求』是該同志對待工作的態度,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發揮『傳幫帶』作用,先後帶徒十餘人,他們都已是生產和技術骨乾,其中1人晉昇為高級技師,1人晉昇高級工程師,兩人晉昇為技師,現在他們在技術、技能方面獨當一面,承擔關重技術任務。2019年,航彈院組建馬明禮技能大師工作室,該同志作為一支團隊的負責人,先後帶領團隊成員完成科研攻關項目二十餘項,按照帶頭人責任要求,兢兢業業,在解決攻關過程中,傳遞示范作用。該工作室被哈爾濱市總工會和市人社局授予哈爾濱市高技能人纔(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哈爾濱市技能大師工作室。

  四、創新管理思路舉措,推進新質生產力建設

  該同志在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技術、管理工作兩手抓,兩促進。2016年開始,分廠上線使用MES和DNC系統等數字化管理平臺,逐步實現PDM工藝設計、UG程序編制、VERICUT仿真,DNC程序傳輸和管理,MES生產計劃管控的數字化車間整體架構。2019年,分廠被評為『黑龍江省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在此期間,她參與創造的『基於精益管理理念的離散型車間制造管理系統構建與應用』,被評為集團公司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參與主創的《基於信息化平臺下的分廠生產管理創新》成果,榮獲公司管理創新一等獎。

  2023年開始,航彈院在101分廠建設智能制造中心。作為分廠主要負責人深入參與技術論證、分析、建設的智能制造中心主功能單元由1個翼片類零件柔性化加工單元和2個艙體類零件柔性化加工單元,在行業內首家實現全過程無人化智能生產。目前智能制造中心已經進入工藝試制加工階段。2023年,參與創造的《大型軍工研究院基於系統思維的『研產協同』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成果榮獲2023年度全市職工優秀『五小』創新成果。2024年,參與創造的《大型軍工企業基於數智驅動的『五位一體』智能制造車間建設》成果,被評為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二等獎。2024年,人力資源部、國務院國資委授予101分廠數控一組為中央企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