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廣袤星空中,孫愛萍校長宛如一顆璀璨的啟明星,照亮了烏馬河一中前行的方向,引領師生逐夢遠航。多年來,她憑借著卓越的領導纔能、深厚的教育情懷與不懈的創新追求,書寫著一段段感人的教育故事,鑄就了一所城鎮學校的輝煌。
一、理念先行:為學校發展錨定方向。
孫愛萍校長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懷揣著對教育的無限憧憬,走上教師崗位。初為人師就展現出非凡的數學教學天賦,課堂生動活潑,講解深入淺出,善於歸納總結,把復雜的數學知識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2008年,她第一次參加數學大賽就獲得黑龍江省初中數學教師錄像課一等獎,2011年獲得省現場作課二等獎,先後多次獲得市區優質課獎。所教班級的全科總成績名列前茅,眾多學生因她愛上學習,開啟了知識探索之旅。她也因此獲得省師德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市勞動模范、優秀教育工作者、紮根林區好校長、優秀班主任、優秀團乾部等榮譽稱號。
從教師、教研組長到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她了解學校各個環節的管理,深知理念引領的重要意義。立足時代發展需求與本地教育實際,她提出了『以愛育愛,辦有溫度教育』的辦學理念,強調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愛的滋養與心靈的啟迪。學校一切教育都應以愛為底色,讓每一個走進一中的學生都平等感受到師愛的溫暖,培養有愛心、有智慧、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學生。
為將理念落地,她精心規劃學校發展藍圖,她一方面推行分層教學、特色作業,確保學生『吃得飽』『吃得好』;一方面大力發展特色教育,學校成立了『雨潤』文學社團、『Sunshine Club 』英語社團、『無窮大』數學社團、『指間韻律』電子琴演奏社團、『藝美』美術社團、『奔馳少年』足球社團、『百草園』生物社團等十幾個社團滿足了不同學生的特長發展,讓校園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二、關愛師生,打造溫暖的教育港灣。
愛萍校長常說:『教育是有溫度的事業,要用愛去滋養每一個心靈。』作為校長,她時刻心系師生冷暖。對新入職教師,她帶領業務校長、教導主任對他們進行全面培訓指導,跟蹤青年教師推門聽課評課,給予青年教師專業的指導,為他們安排資深導師『傳幫帶』,讓他們順利完成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在工作中,她是校長是導師;私下,她又讓從天南海北奔赴烏馬河一中的青年教師得到了母親般的關愛。社會上傳言90後00後整頓職場,但烏馬河一中新入職的女孩們在愛萍校長的帶領下很快適應教育工作,並憑借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敏捷的思維成為學校的精乾力量。有人要給一位99年的小老師介紹男友,女孩認真地說,哪有時間談戀愛呀,我回家還得備課呢!
愛萍校長不僅關心青年教師成長,她還關心著每一位教職員工。小力老師因家庭變故變得孤僻焦慮,她就時常找她聊天借機開導,讓她很快從精神困擾中走出來;黨員教師小許是家中獨子,父母常年有病拖累了他,他沒說苦不叫累伺候父母認真工作,孫校長得知後和班子成員帶著慰問金和禮品去家中慰問,感動了小許,更是在全體教師中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孝道。
對待學生,她更是無微不至。愛萍校長上任後,家訪成為烏馬河一中全體教師的必修課。她自己也深入走訪了全校所有貧困生,建立了精准幫扶檔案,為十二名貧困生爭得每人每年2000元資助金;2003年以來,她個人資助5名學生直至大學畢業,她自己也記不清以物資幫助了多少學生。愛萍校長的愛心感動了她身邊的多位朋友,為貧困學生捐款、捐物毫不吝惜,她教過的學生汪女士一次性為她郵寄來100套羽絨服、棉服、200件衛衣;全體教師自發成立了教育基金,為貧困家庭送去了學校的關愛。
三、示范引領,助力學校向區域名校發展。
從教27年,孫愛萍始終在一線承擔著教學任務,2019年5月,擔任副校長的她在上海做完大型手術後僅休息一周多,就因牽掛畢業班學生毅然重返講臺。她總是覺得黨培養她成為優秀的數學教師,不在一線為學生服務不僅是耗費生命更是辜負了黨。如今又是初三畢業季,49歲的她承受著嚴重的更年期困擾也從不肯耽誤學生一節課。早晨、中午、課間、延時課後,只要學生有需求,她就會來班級輔導,學生的需求是她人生的全部。校長辦公室的大門永遠為學生敞開,輔導數學,心理疏導,她想把畢生所學和全部精力最大限度的教給學生。2024屆學生鈺佳(非她班學生)就是在她的引導下克服重重困難考入市一中。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鈺佳同學送來了錦杯並要求與孫校長合影以表達對校長的感激之情。
孫愛萍同志的教育者情懷感染著全體一中人,無論是寂靜的清晨還是萬家燈火的夜晚、無論是教室還是走廊、教師辦公室,到處可見教師輔導學生的身影。政治董老師多次犯腦梗仍不願意退出一線,他的一句『進到一中不乾活就是一種恥辱』道出了一中人朴實無華的教育者心聲。近年來,雖然烏馬河一中教師斷崖式退休,青年教師不斷湧入,但對教育教學成績沒產生絲毫影響。甚至在全市乃至全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生源銳減的大形勢下,伊春市內乃至省外的學生都慕名而來,每年新增一個教學班成為街頭巷尾的美談。
孫愛萍校長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付出,踐行著教育的初心使命,她是校園裡的『定海神針』,是師生成長的『築夢人』。在她身上,凝聚著勞動模范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更多教育人砥礪奮進,向著教育強國的夢想勇毅前行,不斷書寫教育事業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