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2025年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孔濱

時間:2025-05-15 09:32:00  來源:極光新聞  作者:

  孔濱,中共黨員,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第三發電廠汽機分場水泵班班長,高級技師。他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守在生產第一線,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甘於奉獻、勤於鑽研,30年如一日,與鋼鐵打了半輩子交道,平凡卻閃耀,在崗位上不斷耕耘。

  鉚在崗位上的『金螺絲』

  1995年的夏天,青年時代的孔濱背著帆布工具包走進哈三電廠時,絕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這座現代化電廠最堅硬的『鉚釘』。技校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汽機分場水泵班,面對轟鳴的機組和蛛網般的管線,這個愣頭青連扳手型號都認不全。『當時師傅讓我遞18號扳手,我捧著工具盒讓他自己挑。』回憶起青澀歲月,孔濱黝黑的臉上泛起笑意。正是那次尷尬,讓他把休息室牆上『知識改變命運』的標語刻進了骨子裡。

  三十年過去,當年同期入廠的人中,只有他始終守著水泵班。有人笑他『軸』,他卻把《機械原理》翻成了毛邊書,在設備臺賬上記滿五顏六色的筆記。2018年水泵班承接化學檢修設備,孔濱帶著班組全面理順摸清化學管路,硬生生跑瘦了八斤,『愣是』把新設備的『脾氣』摸得門清。如今他的工具櫃裡,除了一排排泛黃的證書,最醒目的是用透明膠粘著的工作箴言:『停學一日,如鏽蝕三日。』

  與鋼鐵對話的『手術師』

  2020年深秋的檢修現場,20噸重的循環水泵像頭沈睡的巨獸橫亙在工位。七米長的泵體需要精准調校,0.5毫米的安裝間隙考驗著每個檢修工的神經。『起重班准備!』隨著孔濱的號令,天車緩緩吊起泵軸。當第十三次調整依然卡在0.8毫米時,旁邊的人急得直跺腳:『這鐵疙瘩成精了吧?』

  孔濱卻蹲在泵體旁,耳朵貼著金屬外殼聽了半晌。『西側地腳螺栓受力不均。』他掏出激光水平儀,果然發現西南角地基下沈了2毫米。加墊鐵、微調吊索,記不清泵軸起吊多少次,終於分毫不差地滑入預定位置。圍觀的技術員發現,這個『老黃牛』的工作服後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在秋風中蒸騰起淡淡白霧。

  這種與鋼鐵較勁的執著,在2021年供熱首站的搶修中達到極致。永磁機突發90℃高溫報警時,廠家工程師因疫情被困千裡之外。孔濱帶著班組打開設備外殼,發現軸承磨損產生的金屬碎屑像沙粒般卡在磁極間。『這是設備的心梗。』他當機立斷拆解設備,用煤油清洗每個零件,消除設備隱患。連續36小時的搶修後,當設備重新發出平穩的嗡鳴,監控屏上的溫度數字終於歸於平穩。同年,他帶領的水泵班被評為華電集團公司『五型』標杆班組;本人榮獲華電能源公司第七屆勞動模范、2021年度哈三電廠勞動模范稱號。

  淬煉團隊的『煉鋼人』

  『咱們班不是來混日子的!』QC成果發布會的後臺,孔濱給緊張得手腳發涼的徒弟鼓勁。那天,他們斬獲省級二等獎。如今班組的『金點子』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很多創新項目,用激光定位代替人工測量,自制液壓扳手延長杆……這些『土發明』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千萬。

  作為班組『定海神針』,孔濱的管理哲學朴素得令人驚訝。每天班前會,他總要多問一句『家裡有事言語』;發現青工情緒低落,就默默調開他的危險作業班次。2023年,2號機組與熱網首站大修工期重合,時間緊、任務重。他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合理分工,優化施工流程。克服了人員緊張、設備復雜等諸多困難,不僅提前三天完成任務,還確保了工作質量,成為分場聞名的『鐵軍』。

  永不停轉的『能量軸』

  凌晨三點的更衣室裡,孔濱的儲物櫃永遠亮著盞小燈。這個習慣溫暖了無數加班同事的心——櫃子裡常年備著感冒藥、創可貼。2021年除夕,當萬家燈火亮起時,他正帶著徒弟處理3號機突發振動。解決故障後,變魔術般端出保溫飯盒:『你師娘包的酸菜餃子,趁熱吃。』

  如今,49歲的孔濱依然保持著每天兩萬步的巡檢記錄。他通過聲音判斷設備狀態,能在故障萌芽期就發現問題。有次夜巡時,他貼著管道聽了五分鍾,果斷停機檢修,避免了一起重大軸系損壞事故。『設備就像孩子,咳嗽兩聲就要當心。』撫摸著朝夕相處的機組,這位老工匠的眼神溫柔得能融化鋼鐵。

  2024年3號機熱網循環水泵大修時,情況更為嚴峻。泵體磨損嚴重,需要手工磨制鏡板,這是一項對技術和耐心都要求極高的工作。孔濱與同事連續三天不眠不休,在昏暗的車間裡,他們專注地磨制著鏡板,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頑強的毅力,通過每一刀的力度、每一個角度的把握,成功完成了鏡板的磨制,當3號機熱網循環水泵重新轟鳴時,監控屏上的參數曲線平穩如畫。晨光中,孔濱布滿血絲的眼睛終於露出笑意。30年,10950多個日夜,這顆『金螺絲』把自己鉚進了企業和電力發展的年輪裡。他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卻像永不停歇的能量軸,帶動著整個班組、整座電廠、整座城市,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穩步向前。

  車間的光榮榜上,孔濱的勞模照片邊有行小字:『把平凡做到極致,就是非凡。』這或許就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注解——在0.01毫米的精度裡追求完美,用三十年光陰書寫對事業的忠誠。當哈爾濱的暖氣再次驅散嚴寒,千家萬戶的溫暖中,都躍動著一顆金子般的心跳。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