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3日訊(記者 楊帆 劉星馳)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尚志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的實訓車間,這裡的每一處場景,都是產教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這所始建於1983年的國家級重點中職校,歷經四十載耕耘,早已從一紙藍圖成長為培育技能人纔的沃土,正以創新實踐激活地方產業發展動能。
尚志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一角
冰雪奇緣,共育產業英纔
2023年 4月 11日,尚志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與亞布力陽光度假村合作共建『尚志現代冰雪產業學院』,這一盛事猶如冰雪世界中綻放的絢麗煙花,成為尚志市冰雪產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亞布力陽光度假村的皚皚雪道與學校的知識課堂經緯交織,冰雪教練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學校教師深厚的理論積淀相互交融。在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的賽場上,學校7 名教師和30餘名學生投身志願服務與賽事保障工作,他們憑借在產業學院所學,為盛會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產業學院聚焦運動訓練專業人纔培養與冰雪愛好者技能提昇,每年培養專業人纔,為冰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尚志現代冰雪產業學院成立儀式
汽修匠心,賦能汽車產業
2022年,學校與尚志市新廣來汽車維修中心展開深度合作,開啟了汽車領域產教融合的新篇章。新廣來車間裡的實踐技能與學校實訓課堂的理論沙盤交相輝映,企業技師精湛的實戰經驗與專業教師系統的知識體系融合昇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每年參加黑龍江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率95%以上,校企共建的集『教學、實訓、研發』於一體的育人平臺,每年為汽車後市場輸送50餘名技術紮實、實踐過硬的應用型人纔,推動汽車產業從傳統維修向新能源智能服務華麗昇級。
引企入校——尚志市新廣來汽車維修中心
農機築夢,助力現代農業
2021年,學校與尚志市萬達農機修配廠攜手,共同打造農機檢測維修實訓基地。萬達農機修配廠的田間服務場景與學校的模擬維修課堂無縫對接,農機專家豐富的設備調試經驗與專業教師的機械原理教學深度融合。學生在農機檢測與維修實訓基地快速成長,每年春耕秋收時節,學校專業教師都會帶領學生深入鄉村,參與農機設備檢修、智能化農機操作等實踐工作。校企圍繞農機設備應用與維修專業,通過資源整合與實踐導向的培養模式,搭建起高效的育人平臺,截至目前已為現代農業裝備領域培育了100餘名『懂技術、會維修、能創新』的復合型人纔,助力現代農業從人力耕作邁向智慧農業的新臺階。
校企合作---學校農機檢測維修實訓基地
產教融合,拓展發展格局
學校先後加入了全國綠色食品、全國農村電商、全國現代農業、全國冰雪體育、全國冰雪經濟、全國冰雪旅游、全國冰雪藝術等7個產教融合共同體。整合行業資源匯聚來自綠色食品產業上下游的企業、農村電商領域的電商平臺與物流企業、現代農業的農業科研機構與大型農場,以及冰雪產業全鏈條的各類主體,形成龐大且豐富的資源池。這為各產業之間的跨界合作創造了可能,比如綠色食品企業可借助農村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現代農業的新技術可應用於冰雪旅游中的特色農產品種植,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
創新驅動,譜寫融合發展新篇
目前,學校創新構建政校企『三螺旋』育人模式,打破傳統困局,形成『政府統籌、企業唱戲、學校搭臺』的協同機制。尚志市人民政府印發的《尚志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方案》,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校企合作的層層漣漪。教育局牽頭成立產教融合聯盟,就業局定期發布《產業人纔需求地圖》,讓學校專業設置緊跟企業需求。企業深度參與課程開發與人纔評價,學校將產業需求轉化為育人方案,實現了『培養一個學生,適配一個崗位,帶動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
學校打造『雙線融合』培訓體系,線下實訓基地如堅固的橋頭堡,紮根鄉鎮,為農民提供實地操作的場所;線上學習平臺如無形的信息網,覆蓋全域,讓知識與技術隨時隨地傳遞。這種『理論+ 實踐、線上+ 線下、集中+ 分散』的立體化培訓網絡,每年為數萬農民提供技術培訓,真正實現了『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職教服務』。
學校以『學歷+ 技能』為雙輪的人纔培養模式,驅動著學校人纔培養的轉型昇級。學校依托哈爾濱市開放大學尚志分校和黑龍江省學分制成人中專試點校,在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模塊深度融合,每年近300名企業員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方式提昇學歷,74名學員在『學分銀行』儲存知識。在3+2中高職貫通昇學通道中,學生昇學與技能並進,昇學就業率連續保持98%以上,培養出大批手持學歷證書與技能等級證書的復合人纔,成為企業競相爭搶的『香餑餑』。
如今的尚志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已然成為人纔匯聚的搖籃。學校生源劇增,中職在校生達1300餘名,開放學院大專和本科就讀人員800餘名,社區學院學員600餘名,老年大學學員500餘名。年均開展20餘場技能培訓,累計培訓30000餘人次,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纔支橕。在產教融合的推動下,尚志市的汽車、農業、冰雪三大產業集群煥發出勃勃生機。汽車產業實現智能服務昇級,現代農業邁向智慧農業,冰雪產業形成全季產業模式,職業教育成為驅動產業昇級的強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