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從『搶農時』到『慧種田』——來自全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的春耕一線觀察

時間:2025-05-26 11:05: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眼下,黑龍江的沃野中處處湧動著生機與活力,黑土翻湧間盡是耕耘的熱望。作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堅定扛起農業大省責任,奮力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主攻大面積單產提昇,為糧食豐產豐收築牢堅實根基。

  不誤農時 全力推進春耕生產

  黑龍江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超2.2億畝,糧食總產連續7年突破1500億斤大關,連續15年位居全國首位。當下,全省科學調配機械力量,全力加快春耕步伐,確保把各種作物都播(插)在豐產期。

  在『中國優質稻米之鄉』五常市,250餘萬畝水稻育秧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在五常市民樂朝鮮族鄉振興村的一處稻田,農民們熟練駕駛著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今年我們種植了1.3萬畝水稻,5月9日開始插秧,5月23日插秧完成。』紅揚有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於殿紅介紹道,水稻有『不插六月秧』的說法,他們全力推進插秧進度,每天從凌晨4點一直忙碌到下午五六點。

  黑河市是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地級市,在其下轄的北安市,宇博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處大豆地塊正在進行播種作業。『我們合作社種植了3萬畝大豆,從5月3日開始播種,目前已全部播種完成。』合作社理事長王藝鑫說,他們24小時不間斷進行播種作業,先進農機為播種提供了有力保障。

  糧食產能的提昇離不開科技支橕。農技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為高質量春耕出謀劃策。『現在我們看到的圖片是玉米蛀莖夜蛾,它會蛀食玉米莖部,致使莖稈受損,進而影響產量。』連日來,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首席專家王春榮向各地農民植保員詳細講解作物病蟲害的識別方法及有效防治措施,並叮囑植保員及時通過『掌上植保』App上報病蟲害田間監測信息。

  『今年前期氣溫較低,一定要及時開展深松放寒作業,以提高地溫,促進秧苗快速生長。』依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樹南蹲在田間,望著剛剛從黑土中冒出的玉米秧苗,為農戶傳授玉米田間管理要點。

  『全縣推廣玉米大壟雙行和大豆大壟三行栽培模式,通過縮小行距、增加種植密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依蘭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浩說,當地大壟種植面積今年有望突破40萬畝。

  今年,黑龍江省組織實施大壟密植和水肥一體化7130萬畝,比去年增加1790萬畝。先進農技的推廣應用正推動更多地塊從『農民田』向『專家田』轉變。

  目前,黑龍江省春耕生產進展順利。農情調度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全省旱田糧食作物已播16471.1萬畝,佔計劃的92.8%;水稻已插秧3796.7萬畝,佔計劃的73.8%。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馬曉非介紹,黑龍江省機播機插機械力量充足,全省播種機保有量達到60萬臺以上、水稻插秧機30萬臺以上。在正常天氣條件下,旱田可在5月20日前完成大面積播種,水田可在5月23日前完成大面積插秧,確保作物播(插)最佳豐產期。

  科技賦能 讓春耕生產更高效

  近日,在佳木斯市郊區一處500畝的玉米大面積單產提昇示范田,一場高質量機播促進糧食單產提昇的田間展示活動,集中展示了勺輪式、指夾式、氣力式三代播種機的田間作業效果。

  隨著一聲令下,三臺播種機同時開始播種,待作業完畢,人們蹲在田間輕輕撥開土壤查看播種情況。『勺輪式播種機播種深度不一,播種距離也不均勻,容易出現漏播、重播現象。』佳木斯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趙廣山說,指夾式播種機雖然空穴率、雙籽率較低,但由於靠彈簧結構夾持種子,種子破碎率增加,而氣力式播種機則很好地彌補了這兩種播種機的不足。

  『氣力式播種機利用氣流形成的壓差排種,種子破碎率低,出苗率高,能夠實現苗齊、苗勻、苗壯的效果。』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郭雪峰說,全省正大力推廣氣力式播種機等先進的高性能播種機,今年計劃新增高性能播種機精量播種面積1000萬畝以上,通過提昇作物出苗率達到單產提昇的目的。

  黑龍江省加大『優機優補』力度,高性能播種機等一批先進農機裝備正在全省加速普及。今年以來,全省新增高性能播種機3395臺。

  樺南縣新城鎮愛國村黨支部書記邵光榮說,今年村裡的合作社購置了兩臺氣力式播種機,單價20多萬元,每臺獲得了2萬多元的補貼,幫助他們降低了購機成本。

  據了解,機械化措施對於促進大面積糧食產量提昇,主要聚焦機播和機收兩個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在機收減損工作方面成效顯著。而通過推廣應用高性能播種機來提高機播質量,單產提昇潛力巨大。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朱華生介紹,黑龍江省針對電控氣力式播種機,在全國率先開展『優機優補』試點,並協調保險機構推出氣力式播種機出苗率責任險,減輕農戶購置和使用的後顧之懮。

  與此同時,隨著更多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應用,讓春耕田間的『科技范兒』愈發濃厚。在七臺河市勃利縣吉興鄉三民村,由七臺河市農投集團打造的玉米千畝示范田裡,移動式精准灌溉系統依據衛星遙感監測到的土壤?情、作物長勢和苗情等信息,自動調配水肥比例,通過滴灌管將水肥精准輸送到作物根部。

  『這片地是5月7日播種的,從遙感影像上可以看出土壤?情良好。』七臺河市農投集團總會計師魏國靖打開手機,上面清晰地顯示著各個地塊的播種、施肥時間以及種植品種等信息。『借助現代農業科技,千畝農田的農情在手機的方寸屏幕之間便能盡在掌握。』

  黑龍江省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深度融合,集成組裝74個高效增產技術模式並在全省推廣。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

  創新機制 夯實糧食生產根基

  黑龍江農墾擁有全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有農場群。近年來,黑龍江省多地持續推進墾地合作進程,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讓農戶融入現代農業大生產體系。

  在集賢縣腰屯鄉雙山村的一處玉米地塊,北大荒集團二九一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九一農場』)的大馬力拖拉機正牽引著高性能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今年,雙山村種植大戶程金虎選擇將1.5萬畝玉米和大豆地塊全流程托管給了二九一農場。『我家土地與農場土地相鄰,土地條件相近,但大豆畝產就相差100多斤。』程金虎說,這也是他今年選擇農業生產托管的重要原因,糧食產量提高了,自己也能騰出更多精力。

  『今年是我們第二年與集賢縣開展墾地合作,為當地農戶提供單環節、多環節農業生產托管以及技術服務,服務面積超過30萬畝。』二九一農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程曉娟說,去年服務地塊的玉米每畝增產130多斤,今年他們將通過昇級農藝措施和管理水平,目標每畝增產160斤以上。

  據了解,黑龍江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65億畝次,有力推動了糧食作物單產穩步提昇。

  為服務好春耕生產,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派出11個工作組,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派出13個科技包聯服務團,下沈一線開展指導服務,帶動全省7500多名農技人員進村包戶聯系農業生產主體,確保高產、增產技術真正落地見效。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全力推動農業保險提質增效,為糧食生產增添保障。『我們去年為2萬多畝地投保了完全成本保險,遭遇農田內澇,保險公司積極進行賠付,幫助降低了種植風險。』依蘭縣輝隆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譚亮說,今年種植的2萬多畝土地也將全部投保。

  『今年縣裡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更大面積的主糧作物由原有的物化成本保險昇級為保障程度更高的完全成本保險。』北安市農經總站站長牟顯成說,農民參與農業保險的熱情逐年提高。今年全縣作物種植面積約160萬畝,完全成本保險面積預計突破100萬畝。

  廣袤的糧田中,孕育著豐收的希望。黑龍江正以實際行動,讓『中國碗』裝滿更多優質糧的底氣越來越足。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