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AI賦能『智慧』田管『三夏』更『聰明』 向科技要產能夯實豐產基礎

時間:2025-06-05 07:53:21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眼下,全國已收獲小麥1.48億畝,進度過四成,夏種夏管也正同步展開。在田間地頭,各地也在向科技要產能,助力全年糧食豐收。

  數字氣象讓『三夏』更『聰明』

  2025年,各小麥主產區通過構建『空天地』氣象監測網絡,精准預判天氣、搶抓收獲『窗口期』,提高麥收速度。在安徽省氣象局,氣象和農業農村部門召開線上農情調度會,討論近期的降雨過程。

  精准的農業氣象預報是如何實現的?工作人員介紹,安徽全省已布設了65個高標准農田氣象監測站和85個自動土壤水分監測站。通過平臺算法,這些站點收集的氣象數據與農田監測數據深度融合,每天生成包括夏收適宜度預報、乾熱風風險等級在內的十多種數字化農事指導產品,預報精度可達1公裡范圍。

  正是基於精准的氣象預報,安徽全省組織『北機南下』加快雨前搶收。同時,調集履帶式收割機准備雨後搶收,有力保障了夏糧豐收到手。
 

  無人機送秧苗科技助力水稻插秧

  而在吉林水稻主產區梅河口,2025年,當地采用空中運送秧苗的方式,讓無人機化身『空中快遞員』。無人機通過鎖鏈將50多公斤秧苗從運苗車上穩穩吊起,隨後迅速、精准地將秧苗盤拋落到指定位置上,這一操作有效避免了人工往返取苗、插秧機等苗的時間損耗。
 

  AI賦能智慧田管科學指導精准種田

  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農田也變得更加『智慧』。在湖北宜昌,農民通過一部手機,巡田有智能『管家』、種植有科學指導,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讓農民種田不再『看天吃飯』。

  當地農業服務公司開發的智慧農業軟件裡,匯集農場遙感、精准氣象、病蟲測報等功能,利用各種大數據,指導農民科學種田。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