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瞭望?天津『大』招打造『雙循環支點』

時間:2025-06-07 16:01:1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

  仲夏的渤海灣畔,集裝箱整齊排列。不久前,美東航線主力船舶中遠海運『杜鵑』輪鳴響汽笛,滿載著汽車零部件、電子消費品等貨物,從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拔錨起航。自去年天津港正式開通美東航線以來,這條橫跨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交貨期從45天縮短至38天,天津口岸的『貨運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近年來,天津不斷將『通道貿易』轉化為『在地貿易』、將『貨物通道』昇級為『經濟走廊』,加速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

  一組數據顯示出增長的信心——2024年,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79億噸,同比增長3.7%;濱海新區海洋裝備、航空航天(民品)產業鏈完成產值同比增長54.6%、22.4%……

  從渤海灣畔的物流節點到雙循環戰略的樞紐支點,天津正以港產城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篇章。

  大港口?架起通達全球『新通道』

  今年年初,天津港開通墨西哥外貿滾裝航線。開通後不久,1500餘輛國產新能源汽車從海嘉碼頭乘船順利離泊,駛向墨西哥拉紮羅港。

  『天津港近五成的進出口作業車輛來自京津冀車企。我們緊盯貨物、貨主、貨流,精准對接企業需求,幫助車企拓寬渠道、提昇效率、降低成本。』天津港環球滾裝碼頭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主任金浩說。

  從巴拿馬『地中海薩瑪』輪刷新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歷史最高生產效率紀錄,到更多國產汽車通過天津港駛向南美等新興市場……作為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天津港持續完善碼頭、航道等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拓展遠洋航線,架起通達全球的『海上通道』,串起全球貿易版圖。

  不久前,交通運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聯合批復《天津港總體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新總體規劃』),為天津港新一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新總體規劃獲批後,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計劃開展碼頭改造提昇、新建碼頭航道項目15個,總投資約229億元,以重點港口項目建設助力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

  『新總體規劃為天津港後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了支橕,也為世界一流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建設注入了新動能。』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科工管理部規劃土地經理李廣飛說。

  走進天津港第四港埠有限公司,22-24#泊位碼頭昇級改造項目前期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我們准備將這一泊位由7萬噸級通用泊位昇級改造為25萬噸級通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可達到1200萬噸,既能接卸大型船舶運輸的進口金屬礦石,又可提昇散雜貨運輸效率。』天津港第四港埠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呂濤說。

  在優化海港布局的同時,相距約40公裡的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也在擴容增效。

  夏日晴空裡,一班由天津航空執飛的航班載著日本東京的旅客,穩穩降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自5月起,天津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加密天津至東京國際航線,吸引了不少商務旅客及游客乘坐。

  『我們加強與境內外航司溝通合作,不斷加密國內「骨乾網」,豐富乾支航網結構,發展以日韓、東南亞方向為主的國際乾線,持續優化航線網絡結構,讓旅客享受更加高效、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總經理王琦說。

  奮楫揚帆,向海而興。在海港與空港的雙輪驅動下,天津海空『雙樞紐』的輻射能力持續躍昇——去年,天津市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3%,規模連續4年居8000億元以上高位;今年一季度,天津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71.47萬標箱,同比增長5.6%,實現首季『開門紅』。

  『我們將加速推動「通道經濟」向「港口經濟」轉型,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天津市港航局副局長杜二鵬說。

  大開放?打造適港產業『新支點』

  作為北方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不久前迎來十周年紀念日。這片熱土正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成為近悅遠來、投資興業之地。

  能夠以天津1%的土地,貢獻26%的新設外資企業、38%的進出口額和16%的稅收收入,天津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關鍵密碼是開放創新。

  離岸貿易,是國家大力支持的外貿新業態之一。得益於政策創新紅利,這一模式在天津自貿試驗區加速崛起。

  總部在意大利的高利爾集團,是全球包裝領域的龍頭企業。該集團投資設立的高利爾(天津)包裝有限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集團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樞紐與生產總部。隨著亞太地區市場銷路的拓寬,公司需要承擔起總部產品在亞太地區更多的銷售任務,訂單和結算在天津,生產和交易在國外。

  該公司海外區域銷售經理王博文回憶,之前做離岸貿易時,公司總部得先把貨物發往目的地,再把正本提貨單寄到天津,經相關部門核驗後,重新寄送給目的地客戶憑單據提貨。『單據流轉時間比較長,導致企業需要支出大量倉儲費,在銷售過程中處於被動境地。』王博文說。

  為服務新業態更好發展,天津市五部門攜手出臺《加快天津自貿區離岸金融服務創新推進離岸貿易健康發展實施方案》,釋放新型貿易發展潛力。如今,離岸貿易結算業務已在常態化開展。

  『在政策支持下,公司業務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馬來西亞、泰國等地銷售額分別增長約37%、46%。』王博文說。

  首創保理行業標准、創新政策30餘項,成為全國商業保理行業的機構聚集地;吸引200餘家重點生物醫藥企業在區內聚集,產值規模近500億元……掛牌10年來,天津自貿試驗區依托海空兩港的資源優勢與天津工業制造業體系完備的傳統基礎,以系統性、集成性制度創新突破發展瓶頸,匯聚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高地之一。

  『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實踐,天津自貿試驗區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航運金融、融資租賃等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創新成果,為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也為我國金融改革和開放積累寶貴經驗。』天津市委金融辦副主任張建華說。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塑造通道型、平臺型、海洋型、制度型、都市型開放新優勢。』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濱海新區副區長梁益銘說。

  大循環?構築要素集聚『新高地』

  今年『五一』假期,皇家加勒比郵輪『海洋贊禮』號、東方郵輪『夢想』號和大洋郵輪『芮吉塔』號三艘國際郵輪同時停靠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數千名國際游客前來觀光,人氣高漲。

  郵輪經濟的加速回暖,為城市集聚起了更加興旺的人氣。

  近年來,天津印發《關於加快天津郵輪產業發展的意見》《天津市郵輪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文件,依托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文旅資源,加快打造中國北方郵輪旅游中心,吸引游客前來感受獨特的文化魅力。

  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寇志濤說,今年1至4月,天津港累計接待國際郵輪23艘次,出入境郵輪旅客6.95萬人次。僅今年『五一』期間,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就接待出入境(港)人員2萬餘人次,其中外籍旅客3000餘人次,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客流、物流引來了信息流、項目流,匯聚起人纔要素、資本要素、技術要素。天津正集聚新要素,打開未來發展新賽道。

  作為各類要素的承載者,企業正在用真金白銀為天津『投票』。天津市投資促進局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市產業項目到位資金1374.13億元,同比增長10.98%。天津市投資促進局局長楊柳說,天津擁有國家支持政策優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優勢、港口硬核優勢、產業基礎優勢、科技教育人纔核心優勢等,正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通過不斷整合資源,天津城市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楊柳說。

  會展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天津集聚資源、拉動經濟、創新發展搭建了重要平臺,為企業提供了洽談合作、尋求商機的『新窗口』。

  今年6月,天津再次迎來重磅展會論壇——第三屆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國際航運展』),將搭建起國際航運合作與創新成果展示的高端平臺。

  天津已連續舉辦兩屆國際航運展,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家航運領域龍頭企業、上市公司、行業學(協)會、世界知名港口參展,推動了一批合作項目簽約落地,其中2024年匯聚了421家航運全產業鏈企業。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航運展專班副處長郭連瑞說:『今年的國際航運展預計將匯聚超過445家全球航運行業頂尖企業,專業觀眾規模預計將突破8萬人次。』

  透過會展業這一窗口,一批新項目落地津沽。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共簽約項目69個,總投資規模約396億元,目前已有61個簽約項目落地注冊,投資總額274億元。

  『國際航運展期間將有多場簽約活動,延續上屆高朋滿座態勢。』楊柳說。

  一系列『上揚曲線』的背後,是天津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支點的生動實踐。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王志楠認為,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是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光榮使命。他表示,天津將充分發揮港口作為改革前沿、開放窗口、經濟引擎的作用,在制度創新、產業昇級、區域發展等方面持續用力,推動港口、產業、城市深度融合、整體發展,奮力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