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寧市立足豐富林業資源,以創新驅動林下經濟發展,探索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生的新路徑,在黑土地上書寫著『點綠成金』的生動篇章。
通溝林場中草藥種植示范基地堪稱東寧林下經濟的標杆樣板。經過四年精細化運營,這片土地實現華麗蛻變,十畝白鮮皮、二十畝芍藥花開成海,兼具藥用價值與觀賞魅力。在東寧市政策扶持與林場的積極探索下,讓林地資源得到高效利用,不僅改良土壤、涵養水源,更通過白鮮皮、芍藥等中藥材的種植,為當地帶來可觀收益,成為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典范。
東寧市持續拓展林下經濟版圖,依托東寧境外農業園區,東寧市充分發揮土地、技術、集約化生產等優勢,全力打造波克羅夫卡境外十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同時扶持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大戶,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在加工環節,堅持『初級加工留在產地』原則,整合境外企業等資源,打造集種植、初洗、晾曬、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境外初加工基地,為後續深加工築牢根基。
堅果產業同樣在東寧蓬勃發展。目前,全市大榛子栽植面積達2萬畝,3處千畝示范基地與10餘處百畝示范園,憑借近20年的培育經驗與技術,實現單株產量5-6斤,畝產值8000至100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引擎。此外,國有林場10萬畝紅松林也持續發力,2023年7329畝結實林地產出紅松籽超22.2噸,實現產值114萬元,讓『綠色寶藏』轉化為『真金白銀』。
東寧市充分挖掘森林生態價值,依托高森林覆蓋率與優質生態環境,持續推動林菌、林藥、林果、林下養蜂等產業向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化邁進,扶持山友、宏福等本土林菌加工企業,打造黑木耳知名品牌;支持宏達、華宇等外貿企業拓展中藥材市場,建設示范展示園與標准化生產基地,全面激活林業經濟發展動能。
從花海藥田到堅果飄香,從境外種植到本土加工,東寧市正以綠色為底色,以創新為筆,在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勾勒出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壯美圖景。未來,東寧市將繼續深耕林下經濟,推動林業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為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