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0日訊 (劉賀 記者 許諾) 近年來,龍江森工集團聚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大力培育森林碳匯資源,抓好重點碳匯項目儲備,建立健全林業碳匯數據庫,深入推進國家和省級森林碳匯試點建設工作,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林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綠色引擎。
前不久,龍江森工集團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技術方案與實施方案在北京通過國家級權威專家論證,為全國林業系統生態資源價值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龍江樣本』。
精准施策 為『雙碳』目標夯實綠色基底
新時代和新形勢,賦予了龍江森工集團新使命和新任務。如何在『雙碳』背景下實現新作為,龍江森工聚焦生態建設主責主業,勇當『兩山』理念的實踐者、綠色崛起的引領者。作為全國重點國有林區,龍江森工集團持續探索研究高碳匯樹種篩選技術體系,系統提出了適宜區域碳匯造林樹種、配置模式、經營管理等關鍵技術,堅持適地適樹,優先營造混交林,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
與此同時,龍江森工集團堅持做實生態建設『加法』,全面踐行林長制,深入開展『護林658』行動,創新設立『4·20』森工植樹日,持續推進『擴綠、興綠、護綠並舉』,實現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不斷匯聚起百萬林區人強大的綠色力量和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信心和決心。
『十四五』間,龍江森工集團累計完成營造林297.9萬畝,造林總株數突破1.15億株,為黑土地構築起堅實的綠色生態屏障。專業測算顯示,僅2024年一年完成的造林綠化任務,未來10年將提供約22萬噸碳匯量。強有力的務實舉措,不僅有效提昇了龍江森工林區生態碳匯能力,還充分展現了踐行『雙碳』戰略的國企責任和擔當,龍江森工生態文明建設正從理念走向實踐,從願景變為現實。
創新實踐 撬動生態價值發展新引擎
發展林業碳匯是實現碳中和的『壓艙石』。龍江森工集團充分發揮碳匯開發和GEP核算領域的先發優勢,通過系統梳理國內外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相關政策與文獻,在明確GEP核算原則與邊界基礎上,結合龍江森工林區實際,依據森林資源權屬、地理分布及生態功能分區,精准界定核算邊界,加快構建『碳匯+生態』雙輪驅動的業務新格局。
『龍江森工的方案首次將『存量與流量雙維度』核算模型應用於國有林區,既量化森林資源的長期生態價值,又動態評估年度服務增量,為林業碳匯交易、生態補償機制奠定了科學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對龍江森工GEP核算方案給予充分肯定。
從『植樹增綠』夯實生態家底,到『核算生金』激活綠色動能,龍江森工集團的生態實踐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探索出了『生態保護-價值核算-產業轉化』的閉環路徑,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國有林區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生態價值量化實現了『破冰』並邁入標准化、數智化新發展階段,對東北振興和『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雙重戰略意義。
轉型發展 從『雙碳』目標中深挖經濟效益
生態資源是林區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龍江森工集團搶抓『雙碳』目標的發展機遇和經濟價值,積極在林業碳匯交易上先行先試。
根據碳匯市場需求,龍江森工集團積極開發CCER碳匯自願減排產品,制定下發《龍江森工集團CCER項目開發儲備實施方案》,積極推進CCER項目機載激光監測工作,完成激光監測林場(所)4個、監測樣地18個,實現監測總面積14540.05畝;探索紅松、落葉松、雲杉人工林固碳增匯新模式,設置監測樣地和對照樣地118塊;編制完成林口林業局公司CCER項目的PDD文件,預計年均減排量4,074噸,40年計入期總減排量162,960噸,並積極配合國家履行備案程序。
『通過購買碳匯量,企事業單位可以抵消其營業網點直接排放、間接排放和其他相關但非直接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森工碳資產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好空氣也能賣錢啦!』
與七臺河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創新『雙碳技術+工礦城市轉型』模式;大力拓展碳中和市場化規模,森工碳資產公司成功中標成為2025年第9屆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的碳中和顧問機構,龍江森工向第9屆亞冬會捐贈了一萬噸碳匯減排量,積極助力『零碳』亞冬會;創新『碳匯+』合作模式,將『碳匯+』引入生態司法,融合推進林業碳匯、農業碳匯、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賠償等評定工作;與省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合作開展碳中和項目建設,覆蓋營業網點達103個……龍江森工集團正以構建大生態格局為主線,傾力書寫碳匯『大文章』,著力打造林業碳匯經濟先行地。
做好『雙碳』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龍江森工集團將不斷提昇森林『固碳、增碳、擴碳』的能力,以建成森工造林碳匯、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數據庫為核心,實現龍江森工『雙碳』綠色平臺數智化管理和森林經營精准提昇,力爭實現更多、更大的碳匯交易,為建設綠色龍江、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龍江森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