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安徽合肥:文明一座城,向上新力量

時間:2025-06-11 09:48:0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作者:

  合肥,再迎一場國字號盛會。

  6月10日,以『匯聚網絡正能量引領時代新風尚』為主題,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合肥開幕。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該『國字號』大會首次在長三角及中部地區舉辦。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

  合肥市政務區。合肥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也可謂因『網』而紅:『產投之城』『芯屏汽合、急終生智』『雙萬城市』(萬億GDP、千萬人口)等一眾網絡熱詞頻頻『出圈』。

  細究上述熱詞,根植的是合肥『科裡科氣』的科創氣質。科創賦能合肥高質量發展,又因『網』生發出向新、向善的力量。

  這種『化學反應』何來?答案,深嵌於巢湖之濱的城市肌理。

  向善之城

  網絡空間的文明,源自一城向善的主流價值觀。

  作為連續四屆的全國文明城市,『善』是合肥流淌的血脈。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數量領跑全省、位居全國前列,匯聚向善力量,『好人之城』便是注腳。

  流量向善,方能長流。合肥深諳此理。

  線上,以『評』善之力引領精神。安徽首個市級融媒體網評欄目『皖中評』五載耕耘,2500餘篇評論、超2億閱讀量,匯聚專家、學者、青年纔俊,發出撥雲見日的理性強音。

  『皖中評』編輯部。合肥市委宣傳部供圖

  線下,『行』善之實緊隨其後。蜀山區約200名網絡志願者活躍傳播文明;廬陽區、肥西縣村書記變身『帶貨主播』,宣傳鄉韻、助農增收;南門小學教師『雲端』支教,讓山村孩子共享名校資源。

  更值一提的是,這份『善』行由合肥跨越山海,惠及833所學校。『AI築夢基礎教育』項目自合肥出發,兩年多覆蓋12省45縣區,投入智能設備價值超3200萬元,讓教育薄弱地區插上信息化翅膀。該項目入選2024年網絡公益行動優秀網絡公益項目典型案例。

  法治是網絡文明基石。只有構建清朗網絡空間,這份善意纔有保障。近年來,合肥重拳治網,建闢謠平臺、設侵權舉報專區、多部門聯動執法,僅2024年清理有害信息7萬餘條,重點整治暴力、欺凌、謠言。

  新時代青年是肩負重任的『強國一代』,也是網絡空間的『原住民』,最需向善之力。

  為此,首次推出青少年文明上網主題原創歌曲及MV《七彩之約》;首次發布合肥市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建成建強安徽(合肥)12355青少年服務臺,集成熱線接聽、來電追蹤、記錄存儲及數據分析等功能,實現『求助—響應—解決』閉環管理……合肥以網育人,以網促人。截至去年底,全市湧現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名、省級9名、市級249名。

  首次發布合肥市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合肥市委宣傳部供圖

  從身邊好人到線上志願,從評論引領到公益輻射,從法治護航到青年傳承——合肥正以網絡為弦,撥動向善之音,讓城市的溫暖注腳,深深烙印於新時代的脈搏之上。

  向新之城

  互聯網加速數據流通,也助力數據共享,由此,智慧城市應運而生。

  近年來,合肥城市之間『生長』出一個無形的『城市大腦』,它以海量數據為血液,以智能算法為神經,重塑城市的運行邏輯與治理模式,驅動科創之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瞧,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全市交通數據。平均每天約1.4億條的信息形成龐大的城市交通感知體系。『交通超腦』分析著海量數據,進而生成智能交通擁堵報告,優化城市通行。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供圖

  據悉,通過AI算法動態調整信號配時,合肥實現179條涉及862個路口的綠波道路,長度達到306.03公裡。聯網路口綠波覆蓋率為27.56%,乾線平均行車速度提昇34.5%。

  而這只是合肥『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與便捷民生的冰山一角。

  看,在經濟發展領域,『一張圖』助力產業布局優化和經濟指標監測;在應急調度中,它為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和協同處置提供有力支持;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張圖』助力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治理;在基層治理領域,創新構建四級一體化矛調信息化平臺,構建起矛盾圖譜、智能預警風險、精准推送化解方案等,高效化解矛盾24萬餘起。

  群眾真切感受幸福,智慧城市纔有生命力,纔愈加文明。

  自2024年起,合肥整合48個部門的312個政務服務事項,上線36個『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辦件量超27萬件。

  在合肥包河區義城鎮,一位老人突發不適,輕按床頭緊急按鈕——預警信息秒達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即刻響應,老人得以迅速送醫。這背後得益於該鎮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織就的安全網,實現老人需求『一鍵表達』、服務『一鍵送達』。

  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平臺。人民網呂歡歡攝

  近年來,合肥累計建成並運營44個智慧養老服務綜合體,依托『一體化資源統籌、一站式綜合服務、一門式服務窗口、一網式信息管理』的智慧康養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浴、助餐、居家康復護理等全方位養老服務。

  萬物互聯賦予城市智慧,而智慧則讓城市擁抱新未來。

  向上之城

  數智賦能,城市向新,產業向上。

  6月3日,萬裡之遙的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安徽活動日』上,合肥人工智能鏈主企業——科大訊飛在核心展項『AI孫悟空』的基礎上,攜AI國畫書法機器人、科大訊飛AI學習機、訊飛同傳及訊飛翻譯機等多項前沿技術登場。

  世界舞臺,合肥人工智能企業秀了一把『肌肉』。

  科大訊飛AI國畫書法機器人書寫『福』字。汪茜茜攝

  當前,AI技術與互聯網加速融合,引領科技創新。合肥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入庫企業813家,培育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一批行業領軍者;建成77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其中國家級重點平臺5座。

  2024年,合肥獲批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重點布局城市和全國首批數據標注基地建設任務城市,成為全國唯一『雙戰略』疊加之城。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於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合肥產業動能不斷加速。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近年來,合肥市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加速轉型,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37.6萬輛、同比增長84.5%,『新三樣』出口增長3.3倍,入選首批『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成為全國唯一的『四試點』城市。

  此外,超大規模智算平臺『飛星二號』投入使用,『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連續3年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智改數轉』引領合肥傳統產業轉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目前,合肥已有6家『燈塔工廠』,位居全國第3位。

  同樣『點燃』的還有文化創意產業。

  日前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首次亮相的紫雲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攜十多家企業參展,AI眼鏡、AI創作等眾多創意產品,是合肥科技與文化激蕩交融的縮影。

  紫雲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核心區。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據悉,到2027年,創意園區產業規模突破千億,規上企業超200家,力爭建設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一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產業新動能,城市新引擎。

  2024年,合肥全市生產總值達13507.7億元,躋身全國前20;今年一季度,合肥以6.6%的GDP增速居全國27座萬億城市第二。最新公布的新一線城市榜單,合肥排名上昇4位,創歷史新高。

  亮眼數據勾勒著合肥高質量發展的軌跡。

  從向善、向新到向上,恰如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的主題活動——『科技·點亮文明時空』。選擇合肥,恰是科技點亮了一座城的星河坐標:當創新星火燃動向善的溫度,當數據脈搏奔湧向上的力量——這裡,正以文明為尺,丈量著數字時代的星辰浩瀚。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