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2日訊(劉官靈 馬國城 記者 葛金鑫)近日,在同江市向陽鎮東昇村的寒地軟棗獼猴桃種植基地,工人們手持鋤頭和鐮刀,在樹苗間忙碌穿梭,細心地清除樹苗周圍的雜草,確保每一株樹苗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和養分。
向陽鎮東昇村寒地軟棗獼猴桃種植基地負責人張貴強介紹:『目前,軟棗獼猴桃種植基地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種植的7年生軟棗獼猴桃樹23株,2年生軟棗獼猴桃樹556株。7年生軟棗獼猴桃樹預計今年9月份能上市,2年生軟棗獼猴桃樹3年以後能結果。這一棵樹單產能達到40斤。按照目前市場上每斤15塊錢,這一片獼猴桃的產值能達到30萬元。這個寒地軟棗獼猴桃現在種植量比較少,它的口感特別好,市場價值也很高。』
同江市位於北緯47°的黃金種植帶,為軟棗獼猴桃的種植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優越條件。同江市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讓果實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積累糖分;廣袤的黑土地富含有機質,土層深厚且疏松肥沃,為獼猴桃根系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讓它們能盡情吸收養分。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張貴強毅然投身軟棗獼猴桃種植事業。
據了解,豐產期的軟棗獼猴桃樹,單棵樹產量可達40斤,一畝地可栽種約50棵,畝產可達到2000斤,畝產值高達30000元。傳統糧食作物大豆,畝均收益約為2000元。軟棗獼猴桃畝產值是大豆的15倍,實實在在地讓土地『含金量』翻了數十番,成為農民增收的強勁引擎。這片充滿希望的種植園,不僅承載著種植戶們的致富夢想,也是向陽鎮特色農業發展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向陽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這不僅為向陽鎮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向陽鎮人民政府農業科員宿曉成說:『今年,我們將特色種植作為促進農民增收、激活鄉村活力的重要抓手,鼓勵各村通過閑置菜園等空地種植特色經濟作物,達到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奮斗村的大蒜、朝陽村的黃金勾豆角等,而且我們還通過定制農業發展模式,邀請農業專家到村指導4次,讓這些特色經濟作物有保障。今年特色經濟種植作物的面積達到600畝,可以實現經濟效益10萬元。』
近年來,同江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僅豐富了農民的增收渠道,也為當地農業產業的轉型昇級提供了有力支橕。下一步,同江市將繼續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不斷探索創新,推動特色種植產業向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方向發展,讓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繪就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