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臨近,『要去哪兒玩』成為社交媒體上人們熱議的話題。
近幾年,『網紅』城市輪番出圈,吸引大批游客。其中『冰城』哈爾濱曾因冰雪旅游火爆全網。到了夏天,脫掉冰雪外套的『爾濱』,何以留客?又要如何實現『四季長紅』?
『出片之城』
春夏秋冬,四季皆景
『走啊,上江沿兒啊!』在哈爾濱,有一處特別的『景點』——江沿兒。
江沿兒,是哈爾濱人對江邊的一種叫法,指的是松花江邊。松花江穿城而過,是哈爾濱城市發展的重要軸線。
6月中旬的黃昏,防洪紀念塔下的松花江邊,綿延數公裡的堤岸臺階上坐滿了人。
有習以為常的本地市民,也有慕名而來的游客;有手搖蒲扇的大爺,也有吸著奶茶的年輕人,還有吃著冰棍兒的小學生。大家望著江水,吹著江風,或閑聊,或拍照,或只是『呆著』……頗為壯觀的排排坐場景,形成了哈爾濱獨特的風景線。
家住哈爾濱道裡區的江大爺是江沿兒的『常客』。每天傍晚,他總愛背著手慢悠悠地踱到江邊,在熟悉的石階上坐下,『習慣了,而且看著這江水嘩嘩地流,什麼煩心事都能衝走。』
總臺主持人馬凡舒是哈爾濱人,『小時候就是在松花江邊長大的,在江邊一坐就是一下午。我記得作家遲子建在書中曾寫過這樣一個場景——一條豐滿的大江銜著金黃的落日的情景,真的是美不勝收。』
江沿兒,既是哈爾濱人松弛愜意的『城市會客廳』,也是游客們慕名打卡的『網紅地標』。
來自四川的許同學就是被社交媒體上的江景視頻吸引而來,『江風拂面的那一刻,感覺太涼爽了。』讓許同學更驚喜的是,實景比視頻更震撼——松花江的晚霞將整片天空染成橘紅色,美得讓他『連拍數十張都停不下來』。
哈爾濱松花江邊日落圖片來源:網友@lustinianus1(申博+減肥版)
打卡了江沿兒,許同學繼續Citywalk路線,『每走500米就換一種建築風格,太出片了!』
漫步哈爾濱的街頭,就可以飽覽歐洲拜佔庭、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有精致浮雕、洋蔥式圓頂、百年方石路……甚至哈爾濱火車站也成了熱門『打卡地』,被網友稱為『霍格沃茨魔法站臺?哈爾濱分茨』。這座城市的建築肌理正成為天然的攝影背景板。許同學展示相冊裡風格各異的建築特寫,『這裡隨手一拍都像電影畫面,走了兩小時就拍了100多張照片。』
哈爾濱火車站
不僅僅是夏天,哈爾濱的四季都『出片』。
春天,丁香花海如紫色雲霧般蔓延;夏日的松花江畔,晚霞把天空染成橘子汽水的顏色;秋日,五花山色與湛藍天空構成最濃烈的油畫;到了冬天,銀白世界讓每一個轉角都是童話般的取景框……這座城市的四季更替,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攝影師,不斷變換著濾鏡。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好看』本身就是生產力。當一座城市能持續提供優質、多元的視覺體驗,自然能吸引年輕消費群體,並讓『打卡』轉化為深度消費。
冬季的俄羅斯公主照火『出圈』,帶動了哈爾濱旅拍市場發展。新業態催生新職業。今年5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示第七批新職業名單,擬增加17個新職業和42個新工種,其中包括旅拍定制師。
在索菲亞廣場,每隔3米就有一個拍照點位:舉著俄式套娃的簪花少女、倚靠百年建築的復古紳士、穿著公主裙的明媚女孩……
『我們的拍攝主題會隨季節靈活調整。"一家旅拍機構相關負責人介紹,"冬季主打冰雪公主、冰城女王等特色主題,夏季則推出江畔落日、國潮簪花等多元化產品。目前日均訂單在30單左右,周末經常需要提前一周預約。』
旅拍價格也因拍攝主題、服裝差異而不同,有199元、399元、699元,甚至千元不等。據統計,哈爾濱現有旅拍機構超過130家,大多集中在索菲亞廣場周邊的商場裡。
旅拍市場入局者眾多,『百花齊放』的同時,也存在同質化等問題。在哈爾濱,很多旅拍機構試圖通過差異化服務『突圍』,比如提供個性妝造、挖掘小眾景點、提供專車接送等服務。
這座『出片之城』,四季皆景,通過打造多元化的體驗場景,推動文旅消費昇級。
『音樂之城』
陽臺有樂,音樂無界
夏天的哈爾濱,仿佛一個露天音樂盒。
傍晚七點,哈爾濱中央大街一棟歐式建築的陽臺上,流淌出悠揚的小提琴旋律,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一曲結束,掌聲不斷。來自俄羅斯的小提琴表演者用略帶口音的中文說:『這是我第三年參加陽臺音樂會了。看到大家為我鼓掌,我特別開心。』
陽臺音樂會已成為哈爾濱的文化名片。其中馬迭爾賓館的陽臺音樂會始於2008年,今年5月再次奏響,邀請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多國藝術家演出,更是新增了『黑龍江之聲』部分,包括《我在黑龍江等你》《太陽島上》等經典曲目。
同樣在中央大街,相隔不遠的江沿小學也定期舉辦陽臺音樂會,小學生們接連登場表演,有大提琴演奏,也有韻味十足的京劇唱段,更有清澈透亮的童聲獨唱。
『從2023年4月起,我們學校每周五下午舉辦陽臺音樂會。』江沿小學副校長楊春梅介紹時,眼中閃著自豪的光芒,『孩子們從最初的緊張到現在的從容,在音樂中收獲了成長和自信。我們也希望通過孩子們的表演,讓更多游客感受到哈爾濱這座城市的溫度與情懷。』
在哈爾濱,不論是街頭巷尾,還是公園、江畔,時常會有音樂驚喜。
哈爾濱的音樂『家底』豐厚,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支交響樂團、第一所音樂教育學校,也是聯合國社會與事務部授予的亞洲唯一的『Music City』(音樂之城)。
第37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將於6月27日在哈爾濱開幕,並持續到9月。國內外數十家交響樂團、上百位中外著名藝術家、音樂人將齊聚哈爾濱,帶來精彩紛呈的音樂演出。此外,哈爾濱還會推出沿江主題音樂帶、音樂主題街區等,邀請各類演出團組每天分時段舉辦古典、爵士、民謠等演出活動。
音樂,鐫刻在哈爾濱的城市基因裡,哈爾濱大劇院則將其轉化為深度體驗與消費場景的創新引擎。
劇院負責人許迅介紹,年均約230場演出中,各類音樂演出佔45%左右,其中前段時間開票的音樂劇《錦衣衛之刀與花》兩場近3000張票,開票8分鍾售罄。
在保持65%年平均上座率的同時,劇院正通過『文旅+』模式突破傳統演藝空間邊界。
哈爾濱大劇院是一座『文旅型劇院』。許迅說:『大劇院建築本身自帶流量,是知名打卡地,游客購買一張19.9元的參觀票,可以走進劇院內部,在獨特的空間結構裡拍照打卡。』而精心編排的日間小型演出、文創市集,乃至夜晚的正式演出,則如磁石般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
『游客可能因建築而來,卻被音樂留住腳步,接著看場演出,最後帶點文創產品走,形成消費體驗閉環。』許迅說,『我們做的不僅是演出,更是打造一個可停留、可探索、可消費的藝術空間。』
這座『音樂之城』裡,從陽臺音樂會到街角音樂演出,再到劇院裡的交響樂章,音樂就在人們身邊。
『寵客之城』
清涼又暖心的城市溫度
『廣州氣溫已經飆到30℃了,哈爾濱纔20℃左右,簡直就是天然空調!』6月中旬,來自廣州的曲女士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哈爾濱避暑攻略。
哈爾濱的夏季(6-8月)平均氣溫僅22.3℃,清涼的微風讓城市漫步、城市露營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在太陽島的草坪上、松花江畔的樹蔭下、還有綠地公園裡,帳篷如雨後蘑菇般生長,已成為城市一景。人們在天幕下煮咖啡、彈吉他,孩子們在奔跑嬉戲。這份彌漫全城的『愜意感』,也是最動人的城市禮物。來自沈陽的徐先生帶著父母,在太陽島的草坪上支起天幕,『這裡連空氣都是慢節奏的。』
端午假期期間,太陽島風景區內的收費露營區和免費戶外營地每天爆滿。大批游客湧入,帶來了園區商戶銷售額大幅增長,部分餐飲商家表示,端午假期的營業額較平時增長近2倍。
哈爾濱素有『冰城』之稱。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洪新介紹,為了讓游客隨時都能體驗冰雪,哈爾濱著力打造四季冰雪項目,以室內冰雪館、冰雪藝術館、滑雪場等為代表的冰雪產業新業態逐步形成。
『反季冰雪』正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有望在四季旅游市場中延續這座『冰城』的熱度。
來自雲南的李女士穿著羽絨服走進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夢幻冰雪館,體驗『一秒穿越冬夏』的奇妙之旅。
據工作人員介紹,夢幻冰雪館建築面積為2.38萬平方米,館內氣溫保持在-5℃至-10℃左右,冰雪景觀全部由真冰真雪打造,有精致冰雕,也有冰滑梯。來自廣西的江同學裹著羽絨服,和朋友在冰滑梯上玩,『已經滑了四五趟了,太開心了!』
冰雪大世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夢幻冰雪館日均客流量約1000人,『老年旅游團、親子旅行團居多。』據統計,2024-2025冰雪季結束後,夢幻冰雪館僅接待南方旅游專列近60班次,游客近6萬人次。
在哈爾濱極地公園,『冰雪使者』們正演繹著令人動容的故事——呆萌的企鵝搖擺著走過玻璃長廊,白鯨表演《海洋之心》是許多游客心中的『催淚彈』。看著人與鯨擁吻的浪漫畫面,觀眾席上不少人紅了眼眶。
哈爾濱的城市溫度是清涼的,也是溫暖的。
今年4月,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2024年全國游客滿意度調查報告》,哈爾濱上榜『2024年度游客滿意十佳城市』。
這個暑期,哈爾濱各景區不斷解鎖『寵客』新玩法。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打造了『陽光彩虹橋』文化藝術地標;極地公園推出首屆『極地·萌寵友好日』活動,成為國內首個允許寵物進入並與極地動物進行特色互動的大型景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主持人『冰城左右哥』姜可東表示將在7月上旬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哈爾濱國際啤酒節期間,在夢想大舞臺陪大家一起做游戲、歡唱。
主客共享
『一季爆火』到『四季長紅』
哈爾濱的文旅家底,不止冰雪。夏日的哈爾濱,何以留客?歸結起來有兩個關鍵詞——
其一是城市特色。哈爾濱擁有涼爽氣候、建築美學、音樂傳統、濱水生活等城市特色吸引力,同時將大劇院、江畔、綠地等資源轉化為可體驗、可互動、可消費的『快樂場景』,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昇消費意願。
其二是主客共享。江邊納涼、草地露營等場景火爆,關鍵在於其首先是本地人熱愛的生活方式,真實鮮活的生活氣息本身即是最動人的旅游吸引力。再加上推陳出新的『寵客』措施,給人帶來松弛感、愉悅感,吸引並留住更多游客。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哈爾濱不僅是冰雪之城,也是音樂之城、美食之城、時尚之都,『每當夏季來臨,松花江兩岸的風光、都市的美好生活方式,都成為廣大游客到訪哈爾濱的重要的動機。當一座城市用美好的生活方式吸引海內外游客,著力建設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它的旅游業發展纔是健康可持續的。』
近幾年,從淄博、哈爾濱到天水……『網紅』城市不斷上新。它們都面臨共同課題:如何將季節性爆紅轉化為全年可持續的熱度。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從長期來看,一個優秀的旅游目的地要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現代化的商業環境。『網紅』出圈只是旅游營銷事件的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最終還是要靠優質的旅游產品和美好的生活方式來吸引客人。
戴斌強調,有的城市追求維持較高的消費熱度,事實上旅游消費熱度的昇降或者特定時間范圍內的調整是正常的現象,『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城市內在吸引力,只要把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好,公共服務提昇好,讓旅游發展的動能和要素能夠持續不斷提昇,就一定能夠從「一季紅」走向「季季紅」。』與此同時,旅游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從『一季爆紅』到『四季長紅』,這不僅是哈爾濱的必答題,更是中國旅游城市轉型昇級的共同課題。哈爾濱以音樂基因塑造城市特點,通過業態創新打破季節壁壘,構建主客共享的生活場景,推動特色文化旅游全域全季可持續發展。哈爾濱書寫了自己的答案,也為中國旅游城市破解『季節性困局』提供了鮮活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