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鄭州6月19日電(通訊員張朝陽 記者王文壇) 『使命在心、重任在肩,今後,要讓更多來到紅旗渠的人,深刻感悟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進一步發揚光大。』紅旗渠風景區黨支部書記林永藝的話語,道出了新一代『修渠人』的心聲。2025年,是紅旗渠通水60周年,這條『人工天河』不僅是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豐碑,更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激勵著太行兒女,走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民富民之路。
圖為紅旗渠風景區青年洞景點游客絡繹不絕。何青攝
研學課堂裡的青春對話
『以前總是聽老師講起紅旗渠,真的自己走一趟下來,看見這條河掛在懸崖上,這種震撼難以言喻。』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馬子萌在走過紅旗渠,參觀完紅旗渠紀念館後感慨道。這正是紅旗渠景區創新拓展紅色研學,依托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展紅旗渠『十個一』主題研學課程的生動寫照。
林永藝介紹,通過『渠二代』講故事、『勞模面對面』等方式深度解讀紅旗渠精神內涵,景區還開發了推民工車、抬太行石等特色課程,增強教學體驗。紅旗渠紀念館也開展『五員一體』活動,打造政治思想好、知識儲備好等『五好講解』服務。這些舉措,讓紅旗渠精神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青年人可以觸摸、可以感受、可以深度參與的鮮活教材。無數青少年在這裡與歷史對話,與精神共鳴,深刻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社會主義是拼出來、乾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的深刻內涵。
圖為研學師生在青年洞宣誓。何青攝
實景演出的精神共振
『快看,他在懸崖上飛蕩起來了!』在紅旗渠青年洞天河亭實景演出現場,演員元趙勇腰系繩索,在近百米的懸崖上表演『凌空除險』,再現了當年修渠英雄任羊成排除萬難的驚險場景。元趙勇說:『我的老師就是任羊成,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對每一位紅旗渠建設者的致敬。』
據了解,景區持續打造的《凌空除險》《鐵姑娘打?》《三個好鐵匠》等紅色實景演藝,讓游客在觀看中重溫修渠歲月,感悟修渠艱辛。當紀念館外實景演出現場,隨著一聲『開閘放水』,紅旗渠水滾滾而來,歷史與現實在此交迭,觀眾無不為之歡呼。林永藝表示:『我們依托紅旗渠紀念館,以沈浸式體驗的方式弘揚紅旗渠精神,記錄了林縣人萬丈豪情的渠首、青年洞、分水嶺,就是紅旗渠精神的實體。』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紅旗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激發著青年一代的奮斗熱情。
圖為游客驗著紅旗渠渠岸行走感受壯美風景。何青攝
富民路上的綠色新篇
紅旗渠精神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推動地方發展的強大動力。林州依托紅旗渠的紅色資源和太行山的綠色生態資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富民之路。紅旗渠通水60年來,不僅有效灌溉農田,使昔日旱地變綠洲,林州成了『米糧倉』,更帶動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正如紅旗渠建設特等模范張買江所言:『紅旗渠精神如同汩汩流淌的源頭活水,不僅滋養了老一輩,也滋養著新一輩,為人們戰勝艱難險阻提供了無窮的精神動力。』如今,紅旗渠畔,新一代『修渠人』正接過前輩的旗幟,不僅要『看好渠、護好渠』,更要『把紅旗渠保護好,把紅旗渠精神傳承好』。他們致力於將紅色文化與綠色發展相結合,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指引下,繼續書寫『富太行』的壯麗篇章。
紅旗渠的故事仍在繼續,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一代代青年在這裡汲取力量,砥礪前行,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爭當合格的『修渠人』,讓紅色基因在太行山麓代代相傳,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