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文化中國行?千人千『面』!指尖非遺 『塑』出新活力

時間:2025-06-30 22:2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一團素面,千般生靈。

  在山西省呂梁市嵐縣,面塑技藝有著千年的悠遠歷史。其制作工藝復雜多樣,僅塑形手法就有數十種之多。一起走進嵐縣面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袁建花一家,看精湛面塑技藝。

  面塑是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的民間傳統藝術,深入人心,在古時候,人們就以制作面塑的形式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對先人的紀念和感激之情。

  每逢節慶,當地人都會制作不同的面塑,然後將精心制作的面塑擺上街頭,形成一條『面塑長河』。嵐縣面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袁建花的家中祖輩都是做面塑的好手,從小,袁建花就對面塑十分感興趣。

  面花(嵐縣面塑)代表性傳承人袁建花:我五六歲的時候跟我奶奶和我媽她們做,傳到我這一輩就是第六代了。她們做的時候我看見,我就喜歡,也要做。然後我就從地裡挖點紅膠泥回來,用紅膠泥練手。

  面塑的手藝代代相傳,袁建花的女兒劉麗麗也從小跟袁建花學習面塑。一家三代人正在家中制作面塑,指尖翻飛間,尋常的面團仿佛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剪刀、梳子、勺子、筷子等家中常見的物品,都是制作時必不可少的工具。

  隨著一家人的巧手翻飛,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鳥誕生了,接下來便要把這些小鳥上鍋蒸熟。

  袁建花原來做的傳統面塑都是白色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面塑也逐漸發展出新穎的造型,各類彩色的面塑也廣受歡迎。

  袁建花和劉麗麗用不同的顏色對蒸熟的小鳥進行染色,再組裝起來,最終形成完整的作品。制作這樣一個有近百只小鳥的面塑,母女倆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

  袁建花:我們今天做了一個『百鳥朝鳳』的面塑。以前我們做的都是素色的,現在我們做的都是彩色的。各種各樣的鳥類,各種各樣的造型都有。

  劉麗麗:我跟母親學藝到現在也有二三十年吧。我母親做的那個面塑就是比較傳統,我從她做的基礎上創新。

  隨著當地不斷重視面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嵐縣建立起了面塑一條街。

  劉麗麗表示,在這裡每天都可以互相隨時交流,每個人風格都不一樣。一塊面,做出來的姿態是千姿百態。我們坐在一起隨時研究怎樣能創新、如何能發展。

  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袁建花不僅將手藝傳授給女兒,還面向社會不斷傳播著這項傳統技藝。

  只要有機會,袁建華就會帶著她的作品參加各地的展覽,走進校園帶孩子們一起體驗面塑制作,也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面塑的魅力。從家庭傳承到社會傳播,面塑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袁建花表示,自己要把技藝傳給女兒、傳授給社會上更多的人,讓他們了解面塑、喜歡上面塑,把技藝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