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資訊

紀麗娜:匠心閃耀黑土田園

時間:2025-07-03 18:43:20  來源:黑龍江工會  作者:

  在哈爾濱市香坊區成高子鎮和平村,有這樣一位新時代女性,她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敢想敢乾的魄力,在黑土地上書寫著自己的奮斗故事。她就是全國勞動模范、哈爾濱農廣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紀麗娜。

  在泥土裡播撒奮斗的種子

  1997年,懷揣著創業夢想的她,從一名普通營業員起步,憑借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創辦了門窗加工廠,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此後,她又先後創辦了哈爾濱聚鑫源金屬裝飾經銷部、哈爾濱石人工眼鏡店,在商海中逐漸嶄露頭角。

  然而,無論走得多遠,家鄉的黑土地始終是她心中最深的牽掛。2017年,她決定回到家鄉,流轉300餘畝土地,成立了哈爾濱農廣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

  創業初期,面臨著資金短缺、技術落後等各種難題,市場開拓一度陷入艱難境地,但她從未想過放棄。她每天帶領社員們迎著朝陽選種育苗,披著星光規劃銷路。為了種出有機蔬菜,她嚴格遵循國家標准,從選種到施肥,每個環節都親自把關,在種植、采摘、運輸等環節進行全程監控,確保食品安全,形成主打產品,走品牌之路,讓產品質量始終保持一流水准。經過不懈努力,合作社逐漸擺脫困境,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2018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

  在擔當裡揚起共富的風帆

  2019年,紀麗娜榮獲哈爾濱市第37屆勞動模范稱號,2022年又被評為黑龍江省第十三屆勞動模范。在她看來,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她個人成績的肯定,更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

  她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纔是真的富』。合作社裡的張大娘,曾是村裡的貧困戶,土地無人耕種,收入沒有保障。紀麗娜主動流轉她的土地,安排她到合作社務工,並手把手教她科學種植技術。在紀麗娜的幫助下,張大娘不僅擺脫了貧困,還成為合作社的技術骨乾。

  為了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她免費為鄉親們送種子、送技術,邀請專家舉辦了20多場農業技術培訓班,幫助50餘戶困難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時,她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多次到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資助社區貧困學生。2023年,五常、尚志等地區遭受洪水災害,她帶頭捐款捐物,為災區人民送去溫暖。

  作為哈爾濱市人大代表、省檢察院人民監督員,她還利用工作之餘學習法律知識,為農戶普及法律法規,讓農民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勞模精神,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在創新中謀劃長遠的發展

  2024年,紀麗娜被遴選為黑龍江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學員,並在東北農業大學的學習中表現優異,被評為優秀學員。通過學習,她深刻認識到:種地不是『粗放活』,而是『精細活』。

  回到合作社後,她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堅持有機種植,從選種環節就精益求精。為了找到最適合黑土地的品種,她帶領團隊試種了20多個品類。在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方面,堅持使用有機肥和生物方法,將每一棵蔬菜都當作『工藝品』對待。如今,合作社每年生產各類綠色無公害蔬菜達500萬斤,30餘種時令蔬菜憑借優良的品質,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銷售遍及東北三省。

  此外,紀麗娜還注重科技創新,引入智慧農業技術,用大數據監測土壤?情、氣象數據,讓傳統種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她把法治思維融入合作社管理,用規范流程守護食品安全。目前,合作社正規劃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力求將農產品的價值『吃乾榨淨』,進一步提昇農業附加值。

  從門窗廠到合作社,從個人創業到帶動鄉親共富,紀麗娜始終以勞動精神為底色,以勞模精神為旗幟,以工匠精神為引擎,在黑土地上砥礪前行。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新農人的責任與擔當,讓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綻放出了更加絢爛的光彩。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