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廈門發展戰略』啟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時間:2025-07-05 07:57:44  來源:央視網  作者: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牽頭組織制定了我國地方政府首部縱跨15年的發展戰略——《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下簡稱《廈門發展戰略》)。《廈門發展戰略》以改革和開放作為總方針,推動了一系列開創性、前瞻性的戰略舉措,為廈門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系列報道《『廈門發展戰略』啟示》今天(7月4日)播出第二集《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這裡是廈門自貿片區。依托高效的數字政務系統,每分鍾就有9票報關單通過審核,270萬元的進出口貨物順利放行。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

  早在30多年前,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牽頭組織制定《廈門發展戰略》時,就開啟了我國對自由港政策、自貿區理論的探索,創造性提出把廈門建設成『自由港型經濟特區』的『三步走』戰略構想:第一步在象嶼建保稅區;第二步把保稅區擴大到全島,轉為自由貿易區;第三步有限度地全島放開的自由港。

  在回憶這段經歷時,他說:『編這個規劃的時候,自由港怎麼搞?人員如何自由進出?金融、貨幣政策什麼樣?不知道,就去摸索,試點先行,摸著石頭過河。』

  發展自由港,港口是核心。

  運輸能力不夠,設施不完善,而政府沒有更多的錢給企業昇級設備,這個問題不僅制約著廈門港發展,也困擾著當時廈門絕大多數國有企業。

  經過反復調研,《廈門發展戰略》提出,『通過財稅改革』,『使企業具有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率先在全國出臺稅利分流措施,全市66家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實行稅利分流、稅後還貸,對不同企業,采取不同上交比例,盡可能把利潤留給企業發展生產。這項在當時被稱為『放水養魚』的改革,一子落,滿盤活。

  為特區發展夯基壘臺,《廈門發展戰略》謀劃了一系列先導性、基礎性改革舉措。在全國率先提出建立特區金融體系;率先布局用電子信息等高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會』原則,建立精簡高效的特區行政管理機構……廈門還在全國先行一步,推動政企分開,撤銷廈門工業系統的機械、紡織等全部8個專業局。

  敞開大門,實行全方位開放。《廈門發展戰略》指出,要實行『外引內聯』戰略。對外要引進臺資、僑資、國際資金以及先進技術;對內要聯絡內地的有關地市和企業。在習近平同志的推動下,廈門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合資經營、企業化運作的航空公司——廈門航空;率先利用外債搞基礎設施建設,促成了廈門機場擴建;組建了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他還創新將廈門經濟信息中心列為全市基礎工程,及時掌握國內外經濟信息。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0多年來,廈門市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實現了從出口加工區到保稅區到自貿試驗區的迭代昇級;連續成功舉辦24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這裡投資。

  如今的廈門已經成為我國國際交通的重要樞紐、國際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國際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