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看到有學校將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落實到育人實踐中是非常欣慰的。希望有更多學校能夠堅持傳統、不斷創新,用勞模工匠的事跡滋養學生成長,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工匠人纔。』這是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農業農村部科研基地主任、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王金武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工會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引領,創新開展『育匠魂』『敦匠品』『練匠能』助力高技能人纔隊伍培養工作新模式的評價。從『聽先優模范的故事』,到『開展如火如荼的校園勞動實踐』,再到『打造校企混編技能師資隊伍』……近年來,學院工會牽頭抓總,將『三個精神』融入校園文化、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學生活動中,崇尚技能的匠心文化成效顯著。
常態化弘揚勞模精神
蘊育工匠之魂
在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的校園裡,矗立著學院的優秀畢業生、新中國第一批全國勞動模范、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梁軍的雕像。每年新職工入職,該校工會都會組織新會員從『聽梁軍故事』開始,為新入職教職工上好職業教育第一課。同時,工會注重對勞模工匠的關心關愛,加大工匠勞模選樹宣傳力度,深化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建設,發揮勞模工匠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全院范圍內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氛圍。工會注重開展常態化『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培育全院師生匠心匠魂,先後邀請省勞動模范、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公司技術專家、學院2013屆優秀畢業生路晨等工匠勞模技能大師來校為師生作事跡報告,講述工匠故事,激發廣大師生走技能成纔、技能報國之路。以身邊勞模為榜樣,將勞模精神春風化雨潤澤全院師生的心靈,『急黨政所急,解職工所需,盡工會所能』,學院工會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強化勞動教育
敦實工匠品德
春天打掃教學樓,夏天為園林澆水,秋天清掃落葉,冬天清理積雪……為開展好勞動教育,學院工會牽頭教務部門對校園做了勞動責任分區,將勞動素養教育納入人纔培養方案,校園裡一年四季隨處可見躬身勞動的師生,數十年來一直如此。作為工匠的教師,課下深入到學生計算機技能小組、3D創客空間等各種專業社團,一同投入到技能研究中。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互動,讓崇尚勞動與追求技能在校園裡蔚然成風,讓勞動精神融入學生心靈。
紮實開展技能提昇
千方百計練匠能
學院工會發揮大師工作室作用,引領師生精技強能,先後聘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黑龍江技術能手汪煥興等多名工匠人纔、大師,定期為師生授課,指導技能大賽,並創新師帶徒『現代學徒制』人纔培養模式。先後建立大師工作室3個,與學校教師形成校企混編團隊,長期支持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專業課程改革,與學院教師開展技術交流,帶動學院師資成長。在大師工作室的培育下,學院先後有兩位教師被評為『龍江技術能手』,兩個二級分院申報獲批了教育部現場工程師培養項目。
同時,工會注重開展常態化教職工技能大賽和崗位技能大練兵活動,推薦教職工參加各級各類勞動和技能大賽,引導教職工爭做『工匠型』教師。教職工在各級各類勞動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指導學生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中也捷報頻傳,多名教職工榮獲龍江大工匠、龍江工匠、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學習勞模、爭做勞模已成為學院教職工的自覺行動,學院傳承弘揚工匠精神和協同培養新時代大國工匠的平臺已然形成。
近年來,學院先後有2門課程及團隊入選國家級課程思政課程和課程團隊,19門課程及團隊入選省級課程思政課程和課程團隊,5門課程入選省級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機修焊工張振華、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張棟、汽車維修王建東先後獲評省級大師,成立了3個省級大師工作室。同時,師生發明專利數12項,其他專利和知識產權130多項。學院申報的『黑龍江省數智制造工匠學院』獲批省級工匠學院。與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北魚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與哈爾濱工業投資集團等企業合作建成了7個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為哈電集團、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培養近千名優秀畢業生。學院曾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殊榮,入選國家級高技能人纔培訓基地A檔建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