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本網原創

匠心琢玉成,青春綻鋒芒——記中國移動『五四』優秀共青團員牡丹江移動楊仕英

時間:2025-07-11 15:48: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當會議室的燈光映紅『94天完成項目建設』的大屏時,1999年出生的楊仕英正在敲下最後一行代碼。這個曾被質疑『太年輕』的共青團員,此刻袖口的毛邊還沾著深夜加班的寒氣,卻讓全省首個數字政府標杆項目在牡丹江落地生根。從初入職場的『技術小白』到攻堅一線的『青年鐵軍』,他用鍵盤敲擊出的不僅是660個指標、3210條數據的城市大腦,更是新時代共青團員以代碼為劍、在數字浪潮中淬煉鋒芒的青春答卷。

  從校園到職場:歸零心態澆築成長基石

  2021年,1999年出生的楊仕英帶著對通信行業的憧憬加入牡丹江移動政企事業部。面對政企產品、5G雲網融合等全新領域,他以『空杯心態』開啟學習模式——白天紮進鏡泊湖智慧旅游項目現場,跟著師傅跑流程、學驗收;深夜啃讀《政務數據安全手冊》,在代碼邏輯與業務場景中搭建知識框架。鏡泊湖智慧旅游項目的驗收圖紙上,貼滿了熒光色便簽,記錄著他跟著老師傅爬基站、對接口時的每句追問。為啃下移動雲這塊『硬骨頭』,他把行軍床搬進機房,三個月裡服務器的嗡鳴聲成了背景音,深夜的監控屏映著他蜷縮在機櫃旁的身影,枯燥的參數配置轉化為實操筆記,僅用半年就拿下移動雲中級方案經理、中級技術服務工程師雙認證。當同期入職的同事還在適應節奏時,他已能獨立支橕區縣雲業務培訓,用12場乾貨滿滿的授課,成為省級初級產品營銷戰訓師,完成從『技術小白』到『青年骨乾』的蛻變。

  94天攻堅:用代碼編織城市數字未來

  2023年數字政府項目初期,楊仕英面對『全省中標靠後』『今晚必須出方案』的各方壓力,作為團隊最年輕的項目經理,他帶著『把不可能拆解成不?可能!』的狠勁,帶領青年突擊隊開啟『白+黑+白』作戰模式:白天穿梭於23個部門梳理需求,深夜在電腦前一行行刪改冗餘代碼,餓了就著冷水啃泡面,困了用濕紙巾擦臉提神。為找一處隱藏漏洞,他和團隊連續24小時未合眼,直到屏幕彈出『風險解除』時,直接趴在鍵盤上睡著。11月的深夜,第45份會議紀要的最後一個句號落下時,他捏了捏酸澀的後頸,辦公大樓只剩工位一盞孤燈,手機在文件堆裡震了震,母親的消息框跳出三條未讀語音,點開後是混雜著鍋鏟聲的叮囑:『餃子給你留著,回來用微波爐熱兩分鍾……』最終,團隊提前26天完成建設,660個指標、175張庫表、3210條數據構成的『城市大腦』,讓牡丹江成為全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地市,更創下『環節最簡、時限最短』等六項標杆紀錄。

  青春印記:在數字浪潮中書寫時代擔當

  鼠標墊磨出的破洞、軍大衣結冰的下擺、袖口纏裹的膠布——這些被楊仕英團隊稱為『數字胎記』的印記,恰是新時代共青團員的奮斗注腳。當市長指著『城市大腦』問辦理時間是否縮短時,他點開對比數據堅定地說:『平均縮短2天,跑動次數減3次。』這句回復的背後是85次方案爭吵、81版設計稿的反復打磨。從初入職場的勤學苦練,到數字政府的攻堅突破,他始終以代碼為筆、以數據為墨,用一行行程序代碼與城市治理深度咬合,寫一串串數據指令為民生服務疏通脈絡。正如他在驗收通過後給母親發的消息:『今晚回家吃餃子』——這句尋常的承諾裡,藏著青年對責任的堅守。當百年前的五四火炬化作今日的數據洪流,以楊仕英為代表的通信青年正以『數字與創新』為接力棒,在『新基建』的長征路上,跑出屬於共青團員的青春加速度。

  從校園到職場,從技術新兵到攻堅主力,楊仕英以『淬火成鋼』的韌性,在數字政府建設中刻下青春坐標。當個人成長融入公司發展,每一行代碼都是築就網絡強國的基石;當青春熱血投身數字建設,新時代移動青年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鍛造屬於移動人的硬核力量。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