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最近,我國不少地方經歷持續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一周,北方大部地區的暑熱還將昇級,部分地區還可能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持續高溫,對人們的消費帶來哪些變化?來看財經老王從財經角度帶來的高溫消費觀察。
北方桑拿天超長待機、南方多地『高燒』不退,這個夏天真的是太熱了!
有人出門熱化了鞋底,小鳥都得踮著腳過馬路,大冬瓜估計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成為『頂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經濟學上有個詞叫一度效應。就是說氣溫每波動一度,產品銷量和市場活動也會跟著變化。
財經視角看世界,今天老王就跟大家聊一聊高溫背後的帶貨能力。
先說一說大家印象中傳統的避暑勝地東北,這一輪也沒有逃過高溫的襲擊。持續的熱浪直接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送上了電商平臺空調銷量的前十榜單。頭部廠商相繼發布高溫應急供應計劃,全國工廠加班趕工。安裝工程師頂著熱浪奔赴黑龍江、吉林等地跨省支援。
這輪北方的熱還伴隨著潮,不少出門被牛舔了一口的北方人,下單了人生第一臺除濕機。最近,電商平臺除濕機產品在北京地區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4倍,在遼寧地區同比增長接近6倍。
放眼全國,毒辣的太陽讓大家把防曬品『武裝』到了牙齒。光有遮陽帽、防曬面罩還不夠,網購平臺上防曬脣膏的銷量,同比增長552.78%。
除了高科技,最朴實無華的傳統降溫品——冰,也熱起來了。
在外賣平臺上,『冰杯+飲料』的組合持續走熱。而對消費者來說,高溫下的清涼不僅需要用得爽,更需要送得快。外賣平臺也隨之拼起了冰冰保等服務,冰塊、保溫箱、智能冷鏈貨架成了標配。一時間冰需求爆發,武漢一家制冰廠最近就爆單上了熱搜,機器轟隆隆不停歇,日均賣200噸冰塊。
隨著氣溫居高不下,『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的含金量也在不斷提昇,避暑旅游、夜間經濟等新場景迅速昇溫。
中國天氣網上近60年數據的數據顯示,多數城市的高溫日確實是越來越多了。也有專家說這樣的趨勢有可能會延續,想必會在硬件、物流、服務、文旅等產業鏈各環節催生出更多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