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制造到『智』造(一)從『成本賬』到『長遠賬』

時間:2025-07-19 20:40:15  來源:東北網  作者:

  技術改造,是驅動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更是制造業永葆活力的『金鑰匙』。黑龍江錨定『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安全化技改為刃,闖出轉型昇級新路。今年1-5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勁增75.6%,高於全國70.2個百分點。《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制造到『智』造》,今天聚焦龍江工業企業如何掙脫路徑依賴,在鋼花與數據的碰撞中,算清轉型大賬。

  這兩天,哈爾濱變壓器負責絕緣件生產的時光浩正忙著和新搭檔『磨合』。這臺嶄新的自動化設備不僅讓生產效率提昇40%,0.1毫米的加工精度,徹底讓手工時代的誤差成了歷史。

  七十年風雨的老廠深處,技改的星火早已燎原成勢。而這場變革的火種,源於三年前那次退貨返工的錐心之痛。

  當傳統工藝的齒輪與智能時代的代碼激烈碰撞,那些見證榮光的斑駁老設備、固化流水線卻成為企業前行的羈絆。生存的危機感,讓這家老企業毅然撕開了『舒適區』。2024年,1057萬資金砸向32個技改項目。今年,3800萬元的技改清單貫滿全年。新設備進場,老師傅變身『新學徒』 。

  技改浪潮,同樣激蕩著建龍哈軸這家擁有32年歷史的軸承『老兵』。調整工林長松那套握了20多年的『吃飯家伙』,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12條智能化產線的鏗鏘節奏。

  技改,正讓老工業的筋骨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涅槃。這絕非簡單的設備更迭,而是一場錨定未來的戰略重構。谷實生物的賬本上,便刻著這樣一份決心:三年超2000萬的投入,這筆錢足以建起十條全新的小型生產線,企業卻毅然砸向舊產線改造。

  不求一時之利,只為鍛造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如今的谷實生物,月產能突破2萬噸,穩坐黑龍江飼料生產頭把交椅。

  叱吒電力電纜領域的交聯電力,曾在行業寒冬中訂單折損過半。生死存亡之際,董事長范鑫押上全部身家,破釜沈舟投身技改研發。

  在哈爾濱科友半導體車間,拳頭產品——八寸碳化硅襯底材料正源源不斷奔騰下線。這些深藏於手機、電腦、新能源車心髒的『工業基石』,背後的生產線已悄然完成八次『脫胎換骨』。

  從『成本』到『資本』的轉身,從來不是簡單的數字換算,而是一場關乎生存邏輯的重構。企業的實踐證明,技改不是一次性的設備更新,而是與時代同頻的持續進化:它讓老廠房裡長出『智慧大腦』,讓傳統工藝嫁接『數字基因』。這筆轉型大賬,算的是當下的投入,更是未來的通途;拼的不僅是一時的魄力,更是可持續發展的長久生命力。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