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制造到『智』造(二)從負重跑到輕裝行

時間:2025-07-20 21:24:02  來源:極光新聞  作者:

  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黑龍江制造業的『智』造轉型,藏著一套精妙的『減負術』——政策松綁資金鏈,服務打通中梗阻,數據激蕩新動能。系列報道《制造到『智』造》,來看黑龍江如何為企業卸下傳統生產模式的重負,在技改昇級的浪潮中輕盈轉身,加速奔跑。

  在哈爾濱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試驗總部基地,5顆待發衛星正在實驗臺上『同臺聯調』,1顆在環境艙中接受檢驗,還有10顆新星的設計藍圖呼之欲出。作為黑龍江衛星制造的唯一『鏈主』企業,手握100多顆衛星訂單,工大衛星正站在商業航天的黃金風口。而推動數字化轉型,正是其撬動全省衛星產業鏈協同發展、支橕國家大規模星座組網的關鍵一躍。

  這家成立僅四年的『太空新銳』,其『智』造加速度的引擎,正是剛剛投用的數字化柔性工廠。然而,最初這座投資數億元的『太空工廠』,險些止步於『紙上藍圖』。

  轉機,源自一場『及時雨』的降臨。近千萬元的試點資金提前到賬,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這樣的『雪中送炭』並非個例。作為全國首批制造業新型技改試點城市,哈爾濱已將超9200萬元『真金白銀』精准滴灌到16家技改企業,助力它們在『智』造的賽道上全力衝刺。

  資金難題的破解,黑龍江的探索遠不止於政府『輸血』。在哈爾濱開發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宇展示著一份特殊的『抵押清單』 :某食品廠的生產線實時數據、某機械廠的訂單履約記錄、某電子廠的能耗監測報表...這些無形的信息流,正成為撬動融資的『硬通貨』 。

  依托『數據資產貸』、『數轉智改貸』等創新金融工具,全省已有600多家企業憑借『數字家底』,換取了寶貴的『技改彈藥』。在龍哈智能產融雲平臺上,超過80億元的智能評審資金如『源頭活水』,精准灌溉最渴求資金的技改項目。每一筆數據資產都擁有專屬『身份證』,權屬清晰、價值可估。

  企業的『智』造征途,絕不是智能設備的簡單堆砌,巨資引入的智能設備,如果缺乏協同就會淪為信息孤島。突破,需要一場觸及筋骨的系統性重塑。在黑龍江方略軟件開發有限公司,一張張為企業量身定制的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正在為『智』造昇級找准方向。

  在哈爾濱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車間裡,44臺熔鹽電解爐正煉制著純度99.99%的高純鈦——這種曾被日美壟斷的『工業細糧』,如今正從這裡流向芯片、半導體等高端領域。從20天壓縮到5天!這是『企業出題,政府解題』,服務『減負』催生的『加速度』,也是將『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的關鍵支橕。如今,這家全球最大的高純鈦生產基地,技改項目已完成過半,成效立竿見影。

  頂層設計與政策協同,正是龍江『減負術』的根基。黑龍江省以《工業振興20條》舉旗定向,《千企技改行動》精准落子,創新推出靠前激勵政策,撬動市縣配套加碼,並聯通首臺套、節能降碳、數字車間等多項獎補,形成『多維政策包』的疊加賦能效應。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