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2日訊 (王釗 記者 葛金鑫) 起源於3500年前的編鍾,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演奏者敲擊編鍾的不同位置,能夠發出美妙的旋律,在鐵路機車檢修庫裡,維修機車柴油機的工人們,通過敲擊檢查柴油機部件的不同位置,發出有節奏的叮叮聲,他們也被稱為機車檢修庫裡的『編鍾師』。
近日,佳木斯市室外氣溫就已經飆昇到30攝氏度,一臺東風11型客運機車緩緩駛入哈爾濱鐵路局集團公司佳木斯機務段的檢修庫內,這臺車行駛裡程已經達到整修范圍,負責檢修柴油機的工人們也准備好各自的工具,對這臺車的柴油機進行全面拆解檢查。
『咱們今天要修的車得拆缸蓋,工作量挺大,天雖然熱,但是不能圖涼快,手套、口罩必須帶好。』開工前,柴油機班組工長王毓偉說道。
內燃機車的柴油機位於整臺車的中間部位,為列車行駛提供動力來源,在狹小的機械室裡,檢修工人無法使用梯子等大型輔助工作,他們首先要爬在柴油機體上,使用板子、撬棍等工具逐個打開缸蓋,為下一步檢查做准備。
雖然這臺機車被放置一夜,但柴油機散發的餘溫仍將機械間溫度拉昇到近45攝氏度。柴油機缸蓋打開後,熱氣就直接往臉上噴,散發出濃濃的機油味讓人無法呼吸,工人們每隔十分鍾都需要到門口喘口氣。
打開缸蓋後,就是最重要的檢查環節。給柴油機潤滑的機油附著在各個部件上,肉眼無法判斷部件裂損等硬傷,工人們需要憑借工作經驗,進行敲擊聽聲檢查。由於每個人的作業習慣不同,四個人在一起檢查時,有規律的敲擊聲就回蕩在檢修庫裡。
經過一上午的作業,工人們的衣服早已經被汗水浸透,臉上也掛滿了油污。
據了解,為了滿足暑運期間百姓出行需求,鐵路部門增離開列車,機車用量巨大,為了保證這些機車能夠第一時間出庫繼續擔當運輸任務,柴油機班組的職工們每臺車要持續作業6個小時以上,發現部件故障還要加班進行維修,確保機車柴油機符合運行要求,為暑運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