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封關不是封島,更便捷!海南自貿港開放力度更大、產業體系更優 | 政策解讀↓

時間:2025-07-24 06:52:25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7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的具體時間,經黨中央批准,定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

  據介紹,封關是指將海南島全島建成一個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封關不是封島,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封關後海南與國際的聯系將更加便捷。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了現階段的封關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

  實施更加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在『一線』進口方向,對全國現有的部分禁止、限制類進口貨物作出開放性安排。

  實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島內現有8個對外開放口岸作為『一線』口岸,對符合條件的進口貨物徑予放行;設置運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個『二線口岸』,對進入內地的貨物創新采取多種便捷通行舉措。

  實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監管模式。對『零關稅』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實行低乾預、高效率的精准監管,保障各項開放政策平穩落地。有關政策文件稍晚時候將陸續對外公布,並於全島封關之日起施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下一步,將以封關為契機,積極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並根據海南發展需要,不斷擴大開放度,持續完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封關後到海南出差旅游等不需額外辦理證件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表示,海南自貿港封關後,海南與國際的往來將更加順暢自由,與內地的聯系更加便捷高效。

  按照現階段的封關制度設計,除部分貨物從海南自貿港進入內地需要接受查驗外,大多數貨物以及所有的人員、物品、交通運輸工具等進出海南島仍按現行規定管理,封關前後沒有變化。大家到海南島出差、旅行都和現在一樣,不需要辦理額外的證件。

  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總體方案關於『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的要求,結合海南發展實際,已會同有關方面制定了現階段的封關政策措施。

  王昌林介紹,一是實施更加優惠的貨物『零關稅』政策。『一線』進口的『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由21%提高至74%,在島內享惠主體之間可以免進口稅收流通,加工增值達到30%的可免關稅銷往內地。二是實施更加寬松的貿易管理措施。在『一線』進口方向,對全國現有的部分禁止、限制類進口貨物作出開放性安排。三是實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島內現有8個對外開放口岸作為『一線』口岸,對符合條件的進口貨物徑予放行。設置運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個『二線口岸』,對進入內地的貨物創新采取多種便捷通行舉措。四是實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監管模式。對『零關稅』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實行低乾預、高效率的精准監管,保障各項開放政策平穩落地。有關政策文件稍晚時候將陸續對外公布,並於全島封關之日起施行。

  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已初步建立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以來,一批標志性、引領性創新舉措已推出,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王昌林介紹,人流、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4類要素進出更為便利,總計85個國家的人員可免簽入境海南。『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躍居全國第二。資金可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間依法自由便利劃轉,數據出境實現負面清單管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3大領域加快開放。制定進口原輔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臺實施,推出22項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開放程度全國最高。企業和個人兩方面的稅收優惠力度持續加大。出臺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稅率『雙15%』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額分別超過310億元和170億元。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島。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增加至每人每年10萬元。以海南自貿港法這一專門法律為基礎的法治保障不斷完善。通過法律形式明確自貿港各項制度安排,出臺40餘項配套法規,有力保障了改革創新舉措落地實施。總的看,隨著這些政策制度的實施,海南自貿港開放發展蹄疾步穩、蓬勃興起,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也為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封關後『零關稅』商品范圍將達6600個稅目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經牽頭制定了貨物進出『一線』『二線』及在島內流通的稅收政策,以及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征稅商品目錄,擬於全島封關運作之日起施行。封關後,『零關稅』商品覆蓋面顯著提高。

  全島封關運作以後,進口『零關稅』商品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由進口征稅商品目錄取代此前的『零關稅』商品正面清單。

  『零關稅』商品范圍將由目前的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約佔全部商品稅目的74%,這比封關前提高了近53個百分點。

  享惠主體范圍也明顯擴大。目前,進口『零關稅』政策僅允許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登記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事業單位作為享惠主體。全島封關運作之後,享惠主體將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還有民辦非企業單位等。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政策的限制條件進一步放寬。封關運作以後,進口『零關稅』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於企業自用,可以在享惠主體間自由流動,免於補繳進口稅收。這對於延伸島內的產業鏈條,增強產業競爭力,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具有積極意義。

  海南自貿港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14.6%

  發布會上,海南省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自貿港開放力度越來越大,產業體系越來越優,封關運作各項工作已經准備就緒。

  據介紹,海南自貿港實際使用外資1025億元,年均增長14.6%;境外直接投資97.8億美元,年均增長97%;新設外資企業8098家,年均增長43.7%;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31.3%和32.3%。176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南投資,經濟外向度提高到35%。

  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這4大主導產業5年提高13.7個百分點,佔全省GDP比重67%。

  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南繁種業產值突破18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成功建成,離島免稅銷售額佔全球免稅市場的比重超過8%。博鰲樂城基本實現醫療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空氣、河湖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一流,PM2.5濃度12微克/立方米。清潔能源發電量和裝機佔比分別超過70%和80%。新能源汽車滲透率59.6%,居全國第一。博鰲零碳示范區降碳達99%。國家專門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給國內外以穩定預期。

  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馮飛表示,封關政策方面已准備就緒,進口征稅商品目錄禁限清單、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等政策和配套文件都制定好。軟硬件條件方面已全面完成,封關硬件設施通過國家驗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海關智慧監管平臺等信息系統也建好。壓力測試演練方面,正壓茬推進,加緊全流程、全要素、全覆蓋、大樣本、實戰化壓力測試,確保既『放得開』也『管得住』。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