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本網原創

三伏天,他們在編組線裡『踩蘑菇』

時間:2025-07-25 11:21:1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英鑫

  東北網7月25日訊 (記者 孫英鑫)『小馬,你得把左腳抬起來,全身重量集中在右腳上,不然頂踩不下去,你也感受不到頂的運用狀態。』近日,在三間房站編組線裡,減速頂工長劉利偉正不厭其煩迪對新職工馬英鵬傳授『踩蘑菇』的訣竅。

  這些『蘑菇』學名叫做減速頂,是編組線內對溜放車輛進行速度調節的主要設備,每條線路通常設置300餘個,劉利偉所在的減速頂班組,主要負責站內11000多個減速頂日常維護和檢修工作。『我們說這是采蘑菇,但踩下去的是責任,別看這東西小,一個就能減緩幾十噸車輛的慣性。』減速頂鉗工孔祥峰說道。

  三間房站作為龍江西部的重要編組節點,肩負著四個方向的貨車編組與解體任務,每天數以萬計的貨運車輛在此被重新組織、調度,駛向全國各地。而實現這一切高效流轉的關鍵,便是遍布股道間的減速頂裝置。

  在這座被熱浪包圍的車站裡,連接鋼軌的減速頂經過曝曬,表面溫度可達55度以上,導致液壓油黏度顯著下降,阻尼力減弱。『正常情況下車輛連掛速度不超過3公裡/小時,如果減速頂失去作用,超速連掛輕則會導致裝載貨物位移,重則造成車體部件損壞。』劉利偉一臉嚴肅的介紹道。

  『一個頂至少要踩兩下,一人一天要踩300多個,踩600多下是常事。』孔祥峰一邊說著,一邊專注的蹲下身,腳掌垂直踩在一臺減速頂上,身體略微用力,設備頂部隨之下沈。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卻有極高的技術與體力要求。600臺減速頂意味著每位維修工每天要反復蹲起、發力上千次,長年累月,對膝蓋和腳踝都是巨大的考驗。『就像這臺,踩下去沒彈起來,就說明可能漏氣了,要拆下來帶回去修。』孔祥峰說完便開始熟練的開始拆卸。

  線路的另一側,劉利偉的工友趙剛正蹲下身低頭觀察每一臺減速頂的外觀、頂帽與殼體連接情況。鋼軌散發的熱浪撲在臉上,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滾落。『這個頂踩完了,還得看,看是否有油漆脫落、油液滲漏、排氣孔被埋或殼體變形的情況,這樣纔能最大限度確認頂的運用狀態。這活,靠的不僅是腳上的勁兒、更靠的是眼裡的細、心裡的沈。』趙剛擦了一把汗起身說道。

  兩個小時後,這條股道的減速頂全部巡檢完畢。當劉利偉站在遠處,望著經駝峰溜放而下的車輛帶起了一陣叮叮當當——那是車輪與『鐵蘑菇』的撞擊聲,也是列車減速的生命線。『每天工作結束聽到這叮當聲,纔會覺得心安』說完,他笑著拿出一瓶水,大口的喝了兩口。

  每一列車平穩的駛向遠方,都離不開一次次彎腰低頭、一次次用力下踩,他們用雙腳踩出了安全節奏,用雙手築成安全堡壘。在這片不為人知的『隱秘區域』他們正用最原始的力量,為千裡之外的列車安全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