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回眸『十四五』】今朝龍江好『風光』

時間:2025-08-03 22:23:4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能源,是工業的糧食,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黑龍江風電、光伏等資源豐富,發展新能源潛力巨大。『十四五』以來,全省加快布局建設哈大齊新能源產業帶和東部新能源產業集群,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如今,一排排向陽靜臥的光伏板,一座座高百米迎風轉動的『大風車』,正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風能轉化為電能,輸送到全國各地。

  在國家電投大慶新能源公司安達昇平光伏基地,4萬4千畝光伏板組成的『藍色海洋』盡情的吸收著太陽散發的能量。曾經,這裡是一片荒無人煙的鹽鹼地;如今,這裡已是全省最大的單體光伏發電基地。

  在克東,全縣首個風電項目金城風電場也已並網發電。這個項目擁有20臺145米高的『大風車』,錯落有致地矗立在130平方公裡的平原上。100兆瓦的總裝機規模,可以滿足12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

  在牡丹江,全國緯度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國網新源荒溝抽水蓄能電站,四年已累計發電超過48億千瓦時。

  十四五以來,從松嫩平原到三江平原,全省風電、水電、光伏基地連點串線,一條跨度上千公裡的綠色能源走廊橫貫龍江大地。截至目前,黑龍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並網裝機超3100萬千瓦,是2020年底裝機規模的2倍以上,佔全省總發電裝機比重近58%,比2020年提高22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

  『十四五』以來,黑龍江集中打造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和東部地區五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面對黃金施工期短,施工難度大等困難,建設者如何迎難而上,交出亮眼答卷呢?

  在七臺河羅泉村,140米高空正上演著震撼的風場建設場景。山地風電建設的挑戰遠超平原——這裡岩層堅硬、地勢陡峭,運輸是最大的難題。

  大唐七臺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擁有目前全省裝機量最大的火力發電機組,火電老兵轉型新能源,張兆鵬最初也有點捋不出頭緒。為了給風機選到合適的裝機點位,他帶著團隊,起早貪黑忙乎了一年半,最終選定了32個兼顧風效與生態保護的黃金點位。目前,大唐羅泉200MW風電項目已完成3臺風機的吊裝工作。

  在黑龍江,嚴寒是阻礙風電施工的『攔路虎』。最近,中廣核孫吳前進200兆瓦風電項目正式並網發電。當地冬天最低氣溫超過零下30℃。為攻克高寒施工難題,建設團隊在風機基礎施工中采取『全封閉暖棚+骨料預熱+防凍劑添加』工藝,澆築後24小時監測混凝土芯部溫度,確保強度達標。面對98米長、28噸重的風機葉片運輸挑戰,項目組聯合地方政府組建保障專班,通過設置中轉堆場、加裝防震墊等措施,完成設備安全運輸。

  御風而起,向光而行。『十四五』以來,黑龍江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成功建起縱貫全省的風電走廊,星羅棋布的光伏基地。為了讓每一度綠電,都能送往全國各地,全省加快配套工程建設,不斷為綠電外送『強筋健骨』。

  『十四五』規劃的藍圖下,黑龍江以風為弦、以光為譜,在白山黑水間譜寫清潔能源發展的時代交響。這片沃土上的新能源產業,將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

  仲夏的林甸縣,20萬千瓦北漁光伏電站新落成的光伏矩陣如藍色琴鍵般鋪展水面,演繹著漁光互補的生態協奏曲。這個項目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魚,上演了一場農業與新能源的浪漫邂逅。

  為確保每一縷陽光都能轉化為清潔能源,電站引入光功率預測系統,通過實時監測輻照度等參數,精准預報發電效能,為電網調度提供科學依據。

  如今的黑龍江,帶給人驚喜的清潔能源,不僅有一片片的光伏板,還有一臺臺的『大風車』。在集賢縣,中船風電集賢縣200MW風電項目建設進入尾聲,正式投產後,年產值可超30億元。

  清潔能源產業加速崛起,也為黑龍江老牌傳統能源企業龍煤集團帶來了發展良機。最近,企業首個新能源集中式風電項目二百兆瓦風電場建設完工,很快將並網發電。

  『十四五』以來,黑龍江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國家電投、中船風電等一批清潔能源頭部企業紮根落戶,截至目前,全省風電裝機佔比32.3%,光伏發電裝機佔比15.8%。黑龍江還充分發揮風電資源優勢,引進國內風電裝備龍頭企業落地設廠,持續打造哈大齊和東部地區兩大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構建了以哈爾濱運達、大慶明陽、佳木斯中車等主機廠商為『鏈主』,賓縣株洲時代新材、明陽新能源材料、紅光鍋爐等葉片和塔筒企業協同配套的風電裝備產業鏈。2024年全省風電裝備產業總營收60.8億元,初步形成了供應省內、輻射東北的產銷體系。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