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在科技創新的鏈條上,有一群特殊的『牽線人』——他們既懂實驗室裡的精密數據,也懂生產線的實際需求;既會解讀政策文件,也能協調多方利益。他們就是被稱為科技『紅娘』的技術經理人。今天,我們就共同走近一位科技『紅娘』,感受她忙碌的一天。
電話剛斷,消息提示音又此起彼伏。應答在『科研翻譯』『商務協調』『政策解讀』間飛速切換。技術經理人的一天,從『多線程』模式開啟。
此刻,田玉茹化身『科研翻譯官』。最近,哈工程智能光子學團隊的6項光纖傳感和計算技術專利,即將作價入股新公司。但面對『專利評估』『股權分配』這些專業名詞,這群科研專家反倒成了門外漢。
精准『把脈』痛點,田玉茹的『轉化引擎』即刻啟動。專家不熟悉規則?她一頭紮進政策文件『啃透』門道;團隊忙於科研,沒有精力?她已同步對接龍江天使投資基金和3家應用企業,將『資金+市場』雙保險提前落位。這份精准搭橋的功力,源於多年的積淀。早在服務高校師生創新創業時,她常常遇到手握專利卻『望市興嘆』的學者,和渴求技術卻『叩門無路』的企業。那『隔門相望』的焦灼,曾深深觸動她。2015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出臺,恰逢學校一批成熟技術亟待轉化,田玉茹毅然投身這片藍海,成為連接象牙塔與產業園的『科技紅娘』。
為待嫁『閨中』的技術找『婆家』是重任,對已『出閣』的孵化企業更要持續護航。聽說產業園內的哈船智聯創新研究院項目卡殼,田玉茹利用午休間隙匆匆趕來。
剛為孵化企業解了難題,田玉茹便馬不停蹄趕往中安星瑞航空科技公司調研。主動出擊摸清產業脈搏,讓科研精准錨定市場靶心,這是技術經理人日常的必修課。自2015年至今,田玉茹經手作價投資轉化的科技成果已達289項,累計轉化金額超3.1億元,成功助推48家科技企業從實驗室走向廣闊市場。田玉茹的奔忙,正是黑龍江上千名技術經理人的生動縮影。截至2024年,全省備案技術經理人突破1500人,較2020年增長近5倍,年均促成轉化項目超800項,帶動產值突破300億元。在今年全省『科技成果產業化突破年』行動中,『加強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被列為重點任務,計劃年內新增備案省級技術經理人超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