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資訊

北大荒集團:黑土生新力 端牢中國飯碗

時間:2025-08-14 16:48:50  來源:品質完達山  作者:

  當農業新質生產力遇上黑土地,傳統農業的邊界正在被重新定義……

  全省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召開後,北大荒集團第一時間組織召開黨委會議,迅速傳達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並印發了《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關於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的意見〉的實施方案》,將新質生產力作為驅動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

  從寒地黑土的科技育種突破到廣袤田疇的數字化農業實踐,從國產農機裝備的自主創新崛起到黑土地保護『北大荒模式』的示范引領,從智慧農業帶來的效率革命到『低空經濟』開闢的產業藍海,一幅以科技創新為筆、以深化改革為墨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這片沃野上恢宏展開。

  科技創新築基

  解鎖寒地農業『基因密碼』

  『這是我最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種「龍墾3092」,這個品種解決了我國高寒區大豆畝產200公斤「卡脖子」問題……』近日,中宣部、全國總工會聯合發布『2025最美職工』名單,北大荒墾豐種業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長胡喜平入選其中。在宣傳視頻中,他手捧著一碗澄黃的大豆莊重地說:『作為育種工作者,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就是選育出高產的大豆品種來提高我國大豆的單產、總產,確保國家大豆的供給安全。』

  『實收畝產312公斤!』成功培育出多個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的胡喜平至今還記得2021年的秋收時節,試驗田裡的豆子長得分外喜人。畝產312公斤這一數字在當年創造了我省第四積溫帶大豆的高產紀錄。創造紀錄的種子就是胡喜平帶領團隊歷時8年選育而出的『龍墾3092』。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自國家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來,作為北大荒集團旗下重要的子公司,胡喜平所在的墾豐種業深知肩負著種業振興的責任和使命,公司不斷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深入開展種源攻關。

  2021年以來,墾豐種業研發投入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幅,已由2021年的8027萬元增加到2024年的1.34億元,投入達到7.97%,遠高於行業1%左右的平均投入水平。

  2025年,在北大荒集團支持下,墾豐種業牽頭組建北大荒種業創新聯合體,聚焦農作物、畜禽、水產大種業全產業鏈條,力爭實現『動植物種業雙輪驅動』,力爭成為技術領先、市場全球化的種業標杆,為我省種業振興貢獻北大荒力量。並且,墾豐種業利用分子標記、國內自主知識產權基因編輯工具和全基因組等生物技術與數字化技術深度融合,建立優化智能化育種模型,形成了年參試品種300多個、年審定品種20餘個的育種研發能力。

  如果說種子是農業『芯片』,那麼在農業現代化的浪潮中,減少時間、人力投入,提高農業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是新質生產力在農業生產中最直接的體現,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橕。

  『今年春天,我們的水稻統一供苗達到了14萬盤,將近去年同期3倍!』近日,聊到今年春播期間新質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產生的影響,北大荒農業股份慶豐分公司農業生產部業務主管韓紅福感受很深:『統一供苗,讓很多種植戶免去了育苗環節,以往這些需要花費很多人工和時間,如今只要把拿到手的秧苗插到田裡就完成了插秧工作。通過前兩年的推廣,統一供苗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認可,今年就預訂了明年的苗,供不應求……』

  為了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效落地,近年來,慶豐分公司紮實推進秧苗統一供應。

  韓紅福進一步介紹說:『公司采用工廠化育秧,所有流程,比如說底土標准多高,撒籽量多少,都按照科學標准,並且通過疊盤暗室技術,蒸汽溫度32℃濕度90%以上,48到72小時就能達到立針,自帶營養消耗少,育出來的苗比常規秧苗平均多了2條根,秧苗粗0.5毫米左右。』

  在北大荒,越來越多的農業新質生產力在重構農業生產范式,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全要素生產率,從而實現豐產、豐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智慧農業賦能

  數智時代精准打開『未來農場』

  『2500畝水田,無人機不到兩小時就能巡查完畢,而人工巡田需要一周時間……』眼下,農作物夏管進入關鍵階段,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參與構建的無人機應用平臺正在顯現實效。在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種植基地,搭載多光譜、可見光攝像頭的無人機穿梭於稻浪之上。

  科技信息中心技術人員王大成告訴記者,平臺運用AI算法生成的巡田『處方圖』,在八五六分公司水稻夏管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無人機巡田獲取的光譜生成水稻生長數字模型,在平臺上以不同顏色呈現。『紅色區域肥力弱,需追加10%肥料。藍色區域肥力充足,少量施肥即可。』2024年,分公司種植戶田滿秋靠著『處方圖』,470畝水田增收2萬餘元。

  據了解,北大荒信息公司根據生產一線實際研發的無人機應用平臺,打造了巡田、決策、作業、監測全鏈條閉環應用管理體系。通過高精度巡田,平臺可采集農作物長勢、病蟲害、土壤?情等數據,生成『處方圖』,指導無人機執行變量施肥、精准施藥作業。同時,平臺結合遙感監測技術,持續跟蹤無人機作業效果,不斷優化後續決策,形成可持續管理模式。

  八五六分公司副總經理沈國春說:『利用「處方圖」提昇肥料利用率,是八五六分公司打造「全域數字水稻農場」的重要一環,這一舉措,從觀念上改變以往田管施肥靠經驗的「老辦法」,讓新質生產力成為提昇夏季田間管理的「新動力」,高效的肥料利用率,讓作物長勢更均勻,實現畝增產3%?5%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北大荒集團已建有覆蓋墾區的五級光纖通信網絡,構建了光纖網、傳輸網、數據網全覆蓋的現代信息綜合網絡體系;部署了包括作業質量監測、氣象監測、水位監測、土壤監測等各類農業傳感器超萬套,為精准灌溉、施肥、施藥、除草等變量作業提供便利。目前集團地理信息系統及遙感技術已實現全覆蓋,北斗導航系統被廣泛應用。開發了自然資源、作物種植等系列農業資源地圖,為4800萬畝耕地、27萬個地塊、60萬種植戶、76萬臺農機具建立了『身份證』,全面實現資源資產數字化。

  智能水閘系統不但省人力更節省時間,1分鍾就可以完成過去2小時的工作,這種高效率可以被稱為『農田水閘革命』。

  原來,這是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農業信息化研究所所長任志鵬團隊研發的智能水閘系統,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過去需要兩人協作2小時完成的閘門調節,如今30秒即可精准到厘米級。『今年120萬畝應用田塊,累計節水1.2億立方米,相當於10個西湖的水量。』任志鵬的筆記本上,記錄著第107次設備迭代的數據。

  農業發展的未來是智慧農業。北大荒集團對這一點十分明確。

  多年來圍繞『生產、管理、服務』三個領域,北大荒集團不斷加速智慧農業發展進程。

  北大荒先後三批建設了30個數字農場試點、14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圍繞智慧育秧、智慧植保、智慧收獲等場景,開展農業算法模型和變量處方圖研發,現已形成『北大荒未來農場』技術模式。

  近兩年,持續優化農業生產管理業務流程,集成開發了農業綜合管理平臺,涵蓋資源資產、農業生產、營銷貿易等17套管理系統,實現生產管理標准化、流程化、線上化,有效提昇農業數字化管理效能。上線北大荒數字農服APP,集成了土地托管、農貸助手、農機調度、農業保險、農業補貼等10項『一站式』農事服務功能,目前平臺注冊用戶超過56萬,13家銀行進駐平臺線上貸款超過120億元,農業補貼發放43億元,農機調度作業超億畝次,培訓高素質農民6000餘人,農業投入品品種達到654個,平臺累計資金交易超過5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間,北大荒集團作為依托單位聯合哈工大、東北農大共同籌建智慧農場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並授權信息公司具體承擔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聯席CTO、全重實驗室副主任鞏建光向記者介紹說,『全重實驗室』深耕作物生長模型、『遙感巡田+變量施肥』、高水效智能灌溉等核心技術,構建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及邊緣計算能力提昇3倍的農機控制終端,正成為我省農業現代化的硬核支橕。

  為推動實驗室建設與科研成果轉化,北大荒集團旗下各農(牧)場積極參與,成為智慧農業實踐的前沿陣地。友誼農場借助作物生長模型,讓水稻育秧水資源利用率提昇10%、化肥施用量減少3%,勾勒出黑土地綠色發展的鮮活圖景;『遙感巡田+變量施肥』技術讓作物長勢更均勻,為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實現畝增產3%?5%,印證了科技賦能糧食安全的實效。

  全重實驗室以實時數據采集、精准智能決策的技術優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等多個獎項,彰顯了我省在智慧農業領域的領跑實力。這些成果不僅為北大荒實踐注入動力,更重塑著寒地黑土區的農業生產范式,持續夯實我省作為農業強省的根基。

  綠色轉型提質

  激活『黑土紅利』產業化提速

  黑土地是農業生產的根。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正推動著北大荒在農業產業化和黑土保護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走進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第一管理區九站,曾經飽受水土流失困擾的坡耕地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作物長勢齊整,穗大粒飽,田壟沿著等高線蜿蜒,如大地的『生態紋路』。這背後,是等高種植集成技術的創新實踐。

  『以前這坡地,雨季一到,土跟著水跑,高處旱、低處澇,一畝地收多少全看天。』種植戶於殿東的話道出了過去的困境。

  轉機始於等高環播種植技術的落地。看似簡單地將壟向調整為與等高線呈1度左右的夾角,卻實現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變。據統計,這項技術已讓區域作物普遍增產5%?15%,畝均增收139.4元,應用面積拓展至3000餘畝,成為黑土地『提氣增力』的關鍵一招。

  目前,『等高環播種植技術體系』成為我省主推技術。同時,友誼分公司有8項技術標准納入地方規范,27項國家發明專利築起智慧農業『護城河』;科研平臺上,『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核心區、中國科學院北大荒友誼現代農業實驗站相繼落地,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系統實時捕捉黑土地『健康數據』,為精准治理提供支橕。

  『1厘米黑土要200?400年形成,保護它不能只靠「守」,更要靠「養」。』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一分公司農業生產部總經理孟慶東道出了黑土保護的深層邏輯。

  針對黑土層變薄、有機質下降等問題,二九一分公司構建種養循環體系,將糞肥還田作為『綠色密碼』,3萬畝耕地用上了糞肥這一『天然營養餐』,既減少化肥用量,又解決了糞污染,讓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顯著提昇。這種『種養循環、變廢為寶』的模式,正是新質生產力中『資源高效利用』的典范,通過生態鏈與產業鏈的融合,讓黑土在『用養結合』中恢復元氣,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不僅能節水省肥保護黑土地,更能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今年以來,北大荒集團在旱田上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面積35.3萬畝,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月末,克山農場的薯花競放,如白紫色的煙霞飄在綠葉上,從眼前一直蔓到天邊。克山農場農業發展部部長包東慶指著示范田裡水肥一體化的管線告訴記者,今年,馬鈴薯生產不斷朝新質生產力發展。首先就是優選種薯,之前選的品種多而雜,淀粉含量僅能達到13%?14%。近幾年,薯業集團全面推廣高淀粉的品種,淀粉含量能達到16%?18%,同時,通過推廣水肥一體化,加上微生物拌種、生物制劑土壤溝施處理、中耕培土、葉面營養診斷等新技術,更精准高效地進行田間管理,讓馬鈴薯產量有了飛躍式提昇,畝單產最高可達到4.8噸,好的效益也帶給農戶更多的信心,種植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以技術創新重構生產要素組合,以模式創新提昇全要素生產率。從更深層次看,北大荒通過『定制+綠色』的產業昇級,正在將黑土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質量優勢、生態優勢和品牌優勢,這正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解決的核心命題,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質的躍遷。農業產業化的浪潮,也讓北大荒的農產品從田間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北大荒集團持續擴大定制農業基地規模,打造個性化農產品供應體系。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憑借『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大優勢,建立起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基地和有機大豆種植基地,從源頭把控品質,『九三』有機大豆油通過中美歐三重有機認證,在市場上大放異彩。

  『親民』有機酸菜以乾淨的配料表,不含防腐劑、亞硝酸鹽等特點,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這些品牌的成功,正是北大荒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生動注腳。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讓北大荒的農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在農業產業化的道路上,北大荒的農產品品牌越擦越亮,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在黑土地保護的征程中,北大荒模式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黑土地的質量和產能穩步提昇。

  深化改革聚勢

  破繭昇級催生傳統產業『新物種』

  『新的《乳粉和調制乳粉》國家標准實施,新國標對調制乳粉配方中主要原料的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的產品也要跟著昇級,滿足新國標的要求。』7月末,記者聯系到王慧敏的時候,在完達山乳業研發創新中心實驗室裡,身著白大褂的她正在儀器室中進行著新國標的兒童奶粉產品的測評工作。

  2025年5月,她所在的奶粉研發部完成的『低嘌呤乳制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獲得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頒發的技術進步二等獎;2024年該項目成果轉化產品『黃金季乳臻乳鐵蛋白牛初乳粉配方奶粉』獲得『低嘌呤食品認證』,是國內首款獲得『低嘌呤食品認證』的調制乳粉產品,填補了國產奶粉相應品類市場空白。

  2012年畢業於大連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微生物學專業的王慧敏,至今已在完達山乳業研發創新中心工作了十餘年,還成立了王慧敏創新工作室。

  作為國有農業經濟的國家隊,北大荒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傳統路徑依賴,將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深度植入產業肌理。傳統農業企業唯有通過深層次改革激活創新基因,纔能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從『大而全』向『強而新』的歷史跨越,這正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所在。

  北大荒集團旗下的完達山乳業集團,深知人纔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通過科技項目、產教融合、技術改造等形式加大科技人纔培養力度,目前擁有正高級工程師6人,副高級工程師59人,獲得省政府特殊津貼、市中青年專家、龍江工匠、省五四青年獎章等多項榮譽,研發創新中心被哈爾濱市認定為『市級重點領軍人纔梯隊』。科技人纔的培養與壯大不斷為企業注入新鮮活力,助力企業科技創新大發展。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全國兩會上,發展低空經濟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逐漸成為『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新發展的浪潮也不斷衝擊著歷經四十載發展積淀的北大荒通航公司。

  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與低空經濟的深度融合,是突破傳統業務邊界束縛、構建『通航+』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路徑。

  如今,北大荒通航深耕低空經濟發展賽道,以『立足集團、面向龍江、輻射全國』為產業發展定位,以『立足固定翼、發展直昇機;立足有人機,發展無人機;立足航化作業服務、拓展多領域業務』為產業發展方向,緊緊圍繞龍江低空經濟發展總體要求,加快培育『有人機低空服務、無人機應用、飛行培訓、航空器維修』四大優勢產業,實現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融入、締造、助力龍江『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新未來。目前,北大荒通航擁有24種不同型號農林專用飛機和教練機120架,兩個A1級通用機場及62座B類通用機場。年飛行能力3萬小時,農業植保作業能力在3000萬畝次。公司以創新和融入為動力,積極探索低空經濟新模式、新路徑,在市場競爭中贏取加分項。

  像完達山和北大荒通航的改革一樣,新質生產力的浪潮湧來,讓北大荒集團上下精神振奮。商貿(收儲)集團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依托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北大荒交易端口和自有交易系統,將傳統糧食貿易與線上貿易緊密結合。通過強化數字化平臺建設,實現了糧食交易的信息化、智能化;北大荒農服集團聯合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組建了北大荒墾征農機裝備有限公司,促進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熟化定型和推廣應用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目前北大荒墾征已經推出了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臺聯合收獲機8568。收獲作業總損失率、破碎率、含雜率以及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豐緣集團專注於小麥面粉、掛面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持續優化生產工藝,提昇傳統小麥加工技術水平,積極構建『二位一體』的銷售渠道及多維度的品牌立體傳播矩陣。同時,公司加速研發營養型、功能型、專用型等高附加值產品,申報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培育面食生產等新經濟增長點,在市場競爭中開闢全新賽道;牧業集團聚焦畜牧種業創新領域,建成省內規模最大、標准化程度最高的胚胎工程中心,將良種擴繁速度提高10倍以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北大荒集團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在打造農業強國的征程上飛馳,在這裡,每一粒種子都鐫刻著創新基因,每一寸黑土都躍動著數字脈搏,每一個農人都是時代的書寫者。北大荒的故事,正是中國農業向新而行的生動注腳。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