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山水為憑 冰雪為證】林區轉型闖新路

時間:2025-08-15 07:37:29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  作者:

  

  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八月的龍江大地,三江碧水奔湧,林海郁郁蔥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黑龍江依托和鞏固生態和冰雪資源優勢,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生動實踐樣本。系列報道《山水為憑冰雪為證》播出第一集,來看黑龍江林區如何在轉型的陣痛中堅定前行,走出了一條從獨木支橕到百業興旺的蓬勃發展之路。

  時下的龍江林區綠海滔滔、生機盎然。這片土地不僅是國家重要的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豐富的林下資源儲備庫,更是守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的一道堅實屏障。但在上世紀末,由於過度開發和采伐,這片『綠色方舟』也曾亮起過刺眼的『紅燈』。

  為了重塑綠水青山的生命線,2003年《黑龍江省實施〈退耕還林條例〉辦法》正式出臺,並率先從法治層面推動生態修復與農業生產實現平衡;同年頒布的《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開創了全國濕地立法先河。一邊要築牢生態根基,一邊還要守住職工的幸福,林區人面臨的是一道轉型發展難題。時至今日,雙峰林場退休職工樊兆義還記得當年嘗試開民宿時別人戲謔的話語。

  陣痛期的選擇決定了轉型的方向。2014年4月1日,黑龍江省國有林區1741萬公頃天然林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昔日滿載原木呼嘯奔馳的森林小火車駛進了歷史,『靠山吃山』的傳統發展方式在林區人艱難摸索中悄然生變。

  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於心。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調研,首站便來到伊春。在總書記的鼓勵下,溪水林場老職工劉養順當年就開起了農家樂。如今,依托林場的好生態,每到節假日小院裡游客往來不斷,一桌難求。

  從1處農家院發展到現在的42家民宿,如今,溪水林場已經形成民宿集群,遠近聞名。2024年,伊春全市接待旅游人次同比增長53%,實現旅游花費同比增長76.2%。目前,林都伊春已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萬平方公裡,覆蓋了近半個市域,23個自然保護區守護著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森林蓄積量年均淨增長1000萬立方米以上,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中國北方第一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

  曾經響徹小興安嶺的『順山倒』號子,如今只能在文旅表演中聽到。伴著鏗鏘有力的號子聲,此前人跡罕至的雙峰林場轉型為人山人海的中國雪鄉,無人問津的橫道河子成了聞名全國的網紅打卡地,小城東寧靠林間木耳種出了『中國黑木耳第一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小興安嶺到大興安嶺,黑龍江綠色版圖逐漸擴張,林區轉型之路越走越寬。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神州北極漠河,再次為林區發展把脈開方。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大興安嶺地區成為全國首批、東北四省區唯一的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並肩負起了『探索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的重任。當地深挖特色資源,曾經『因北而窮』的北極村村民們開啟了『因北而富』的新生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