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記者 唐繼厚)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滿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大街小巷,人社局的『移動零工客棧』載著『熱騰騰』的崗位信息穿梭在社區;社保服務站裡,工作人員正耐心指導老人用社保卡查詢繳費記錄;人力資源產業園內,創業者們與律師探討著企業發展規劃……
這一幕幕溫暖場景,正是七臺河市人社局踐行『溫暖人社、工匠人社』服務宗旨的生動注腳。近日,該局成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這份榮譽的背後是無數人社人用真情與實乾編織的民生畫卷。
以溫暖為筆 繪就民生幸福底色
『沒想到在銀行網點就能找著活兒,這服務真是送到心坎上了。』通過『金融+就業』服務站找到家政工作的王阿姨,手裡攥著就業協議說道。
為了讓群眾少跑腿,七臺河市人社局聯合7家銀行的50個網點建起服務站,把18項諮詢服務、27項業務辦理清單送到群眾的家門口,3800餘人次在這些服務站享受到了便利,400多人像王阿姨一樣,通過『金融+就業』服務站實現了靈活就業。
在七臺河市44個『家門口』社保服務專區,類似的暖心服務每天都在發生。從養老保險查詢到待遇資格認證,25項高頻社保業務下樓就能辦理。
桃山區桃北街道旭日社區裡的張大爺常說:『以前辦社保得跑老遠,現在下樓遛彎兒的功夫就能辦利索,這纔是真正的為民著想。』
讓許多人倍感暖心的,還有那輛流動的『移動零工客棧』。138份零工技能檔案裡,記錄著瓦工李師傅的手藝、月嫂陳姐的特長;91個精准匹配的崗位中,藏著裝修師傅的期待、物流司機的憧憬。
『「移動零工客棧」日均服務超670人次,讓每一個為生活奔波的人感受到人社的溫度。』七臺河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匠心為墨 雕琢服務品質精度
『社保卡還能當賽事門票?這辦法真新鮮。』不久前,在七臺河市職工運動會現場,市民們拿著社保卡刷閘機入場,紛紛為這一創新做法點贊。
據悉,七臺河市人社局創新打造『社保卡智慧賽事管理系統』,不僅讓賽事報名、簽到、統計一鍵搞定,更探索出中小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
小小的社保卡,被賦予了更多便民利民的功能。走進體育館刷社保卡健身,踏入博物館刷社保卡參觀,未來還能進校園、乘公交……作為黑龍江省的社保卡『一卡通』應用試點地,七臺河市人社局正讓這張民生卡變成串聯起生活方方面面的『幸福卡』。
提昇服務品質,也體現在技能培訓領域。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新媒體行業已成為創業就業的重要渠道。為幫助更多群體把握互聯網創業機遇,七臺河市人社部門不僅組織開展電商培訓課程,還聯合相關部門推出『新媒體自主創業』公益講堂,提供政策解讀、技能培訓和資源對接,助力創業者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業目標。
『培訓既有創業基礎理論,又講解了新媒體行業趨勢,分析短視頻、直播帶貨、私域流量運營等熱門賽道的運營邏輯,我們受益匪淺。』參加了『新媒體自主創業』公益講堂的劉先生感嘆。
以實乾為基 築牢發展興業基石
『從簽約到入駐,全程有人幫著跑手續,這樣的營商環境讓我們安心。』剛搬進七臺河人力資源產業園的棧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園區的周到服務贊不絕口。
園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已有5家企業在此紮根,1家律師事務所常駐提供法律服務,還有多家企業正帶著期待洽談入駐。在這片創業者的沃土上,人社人用『店小二』式的服務,讓『築巢引鳳』的承諾落地生根。
在技能人纔培養的賽道上,人社人同樣步履堅實。今年1—7月,七臺河市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300人次,成立了4家企業職工技能培訓中心,甚至還有為服刑人員搭建的職業技能培訓聯盟,就是為了讓每位勞動者都有一技傍身。
農民們在『人社+農技』課堂上學著大豆種植新技術,下崗工人在培訓班裡練就新本領,這份對『工匠精神』的傳承,正讓更多人依靠技能實現就業創業、創造美好生活。
利用線上線下平臺,政策和信息持續更新,搭建人社部門和群眾的『連心橋』;開展各類招聘會、直播帶崗,讓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向奔赴』……這些舉措和數字的背後,寫著『責任』二字。
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七臺河市人社局的全體工作人員依然懷揣著『溫暖』與『匠心』。在他們看來,『文明』不是終點,而是更貼心服務的起點,就像社保卡裡的智慧,零工客棧裡的希望,服務站裡的笑容,終將匯聚成照亮民生的璀璨星河,成為這座煤城最動人的文明底色——用千萬次精心打磨的服務,托舉起百萬市民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