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8日訊 (記者 葛金鑫) 8月16日,『科技賦能未來·創新無界同行——2025中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在撫遠啟幕。
大賽吸引了來自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雙鴨山、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等多地在校中小學學生120多名選手,90多組項目參與,經過報名、初賽等環節,最後共40組選手(隊伍)經過激烈的選拔進入決賽,共同相聚撫遠同臺競技、展示交流。決賽最終評出中小學組共一等獎8 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20項。
大賽啟動儀式現場,來自中俄兩國教育界、科技界的嘉賓們依次登臺發言,他們的話語中,滿含著對青少年投身科技創新事業的殷切期待,以及對中俄兩國在科技領域交流合作廣闊前景的美好展望。
『特別感謝大會給孩子們搭建這個平臺,讓孩子們不光看到了省內同學們的進步,也看到了國外孩子的表現,希望能以此大會為契機,推進兩個國家的友好交流。』比賽候場區生文佳媽媽張京對記者說道。
隨著啟動儀式圓滿結束,緊張而精彩的比賽環節正式拉開大幕。在賽場上,各國青少年們盡情展現著自己的智慧與纔華,思維碰撞出的火花四處迸濺,仿佛一場絢爛的科技煙火秀。
俄羅斯選手卡列·丹尼斯·烏古羅維奇的作品《復原PO-2飛機線操縱仿真模型》,精巧的構造與獨特的設計思路吸引了眾多目光,展現出對航空歷史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深刻理解。
佳木斯市第十六中學季清儒帶來的參賽作品《空間站垃圾回收機器人》,著眼太空資源處理,凸顯對未來太空探索中實際問題的關注。
俄羅斯選手阿卜杜賈巴羅夫·鐵木爾帶來的作品《FeellTech『情感科技』》,從科技與人類情感交互的角度出發,為智能設備發展提供新方向。
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學程浩然、孫唯涵帶來的作品《果蔬日期提醒系統》,聚焦日常生活,以科技手段解決食物保鮮與食用期限提醒難題。
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大賽結果最終塵埃落定。同江市第二中學的劉洪蕊憑借在比賽中的出色發揮斬獲獎項,她興奮地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科創比賽,在比賽中,我結交到了俄羅斯的小朋友,對我的科技創新之路有了很大的幫助。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為祖國的發展作出屬於我們青少年的貢獻。』
同樣獲獎的還有生文佳,她的《深地科考專用的激光鑽頭》得到了評委們的高度認可。此外,馬文博也憑借自己獨特的創意和紮實的技術,在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贏得獎項,他們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為大賽增添了光彩。
這些獲獎作品不僅體現了青少年們紮實的科學知識基礎,更彰顯了他們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的精神。
當科技的齒輪與藝術的羽翼同頻共振,當創新的火花與友誼的暖流交織匯聚,一場跨越國界『科技賦能未來·創新無界同行』主題聯誼活動徐徐展開。中俄雙方青少年代表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表演,在表演結束後,中俄雙方青少年代表上臺互贈禮物,孩子們也紛紛把自己制作的印章卡相互交流。
賽場上的激烈角逐是智慧的較量,而賽場之外,俄方青少年的研學之旅同樣處處洋溢著『無界同行』的融融暖意。
在黑瞎子島,他們佇立在濕地棧道之上,俄方領隊指著對岸,深情講述著家鄉的故事;蔓越莓基地裡,中方人員對種植技術的耐心講解,讓科技農業的獨特魅力悄然流淌、傳遞;撫遠市科技館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表演、三江自然生態館的生物多樣性展示……每一處體驗都在有力印證,撫遠不僅擁有地理上對俄的『近鄰優勢』,更有著文化科技交融的『心靈紐帶』,緊密聯結著兩國人民的情誼。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撫遠,撫遠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這裡的人民很熱情友善,通過此次比賽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看到了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再來。』格沃茲傑娃·葉娃·德米特裡耶夫娜說道。
如今,撫遠的獨特價值早已深深融入區域發展的宏偉藍圖之中。地處黑龍江、烏蘇裡江交匯的三角地帶,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航道距離僅65公裡。這份得天獨厚的『近水樓臺』地緣優勢,讓它成為中俄貿易、科技、人文交流的天然橋梁,也為佳木斯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奠定了穩固根基。
此次大賽宛如一扇明亮的窗口,讓世界得以清晰看到撫遠的對俄優勢,更看到佳木斯打造開放新高地的美好前景。而這些在科技交流中結下深厚友誼、收獲榮譽的青少年們,終將成為延續這份開放活力的新生力量,讓科技與友誼的種子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深深紮根、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