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人民網評:『七下八上』雖過,防汛之弦莫松

時間:2025-08-20 09:44:1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作者:仝宗莉

  2025年『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已落下帷幕。8月18日,水利部召開新聞通氣會,總結前期防汛工作的成績,也為後續防汛任務指明方向。盡管『七下八上』這一防汛關鍵期已經過去,但我國仍處於主汛期,極端突發事件仍有可能發生,防災意識需常在,防汛之弦不能松。

  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汛期呈現降雨點強面弱、臺風登陸頻繁、洪水散發並發、汛情區域分化特點,多地經歷了強降雨、洪澇等自然災害的考驗。主要江河共發生2次編號洪水,但有33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7條河流超保,22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在這一關鍵時期,水利部及相關單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例如通過調度全國七大流域1388座次大中型水庫,共攔蓄洪水146.5億立方米,避免人員轉移106.18萬人次。

  防汛安全堤壩巋然不動的背後,是多部門的群策群力。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多次緊急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重點支持各受災省(區、市)開展災害應急搶險救援和受災群眾救助工作;水利部依據氣象部門提供的精准預測科學調度,確保了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為防汛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聞令而動,爭分奪秒迅速投入搶險救援;農業農村部抓實抓細農業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抗旱防汛救災保秋糧豐收……這些舉措不僅體現了我國防汛工作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也彰顯了各部門協同作戰的強大合力。

  盡管『七下八上』防汛工作成果顯著,但面對接下來氣候不確定性增多、部分地區遭遇旱澇急轉威脅,以及一段時期以來持續高水位運行後,部分水庫壩體、堤防險工段存在隱患等問題,我們必須繼續繃緊防汛這根弦,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科學的措施、更加周全的預案,全力應對可能出現的新局面。

  建立長效防汛機制,未雨綢繆是關鍵。應從日常監測、預警發布到應急處置,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同時,構建多部門聯動的防御共同體,加強水利、氣象、交通、應急等部門間的協作與信息共享,實現資源整合與協同作戰。

  為有效應對『後關鍵期』防汛工作的風險,各部門及地方政府要層層壓緊壓實責任,落實落細防范措施,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與緊迫感,積極采取行動。例如,交通運輸部要求,密切關注氣象預警信息,落實預警『叫應』機制和汛期公路『響應、巡查、管控』關鍵措施;水利部以強化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洪澇災害防御工作體系『三大體系』為抓手,加快構建流域防洪減災新格局;多地推廣『預警-響應-復盤』閉環機制,將村乾部、社區網格員納入山洪預警『叫應』名單,打通守護生命安全的『最後一公裡』。全國一盤棋,推動防汛工作從『應急搶險』轉向『風險預控』,從『單點突破』昇級為『全域協同』。

  『防御措施必須跑贏洪水,把隱患消除在成災之前』。在防汛這條與自然博弈的賽道上,惟有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方能在風雨中守護好萬家燈火。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