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1日訊(楊紅鈺 記者 許諾)林業有害生物是『不冒煙的森林火災』,嚴重危害森林生態安全。作為肩負生態建設時代使命的龍江森工集團,始終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為己任,通過制度創新、科技賦能、協同聯動、宣傳聚力等系列舉措,構建起全鏈條、多層次、高效率的防控體系,不斷織密織牢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網,切實當好森林健康衛士,守護綠色生態家園。
防治工作的紮實推進,離不開制度建設的堅實保障。龍江森工集團堅持以制度建設為統領,先後制定印發《龍江森工集團2025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實施方案》《2025年松材線蟲病防控實施方案》《2025年美國白蛾防控實施方案》等系列規范性文件,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和剛性約束。
同時,龍江森工集團還聚焦技術支橕能力昇級,推動『傳統防治+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林業有害生物實驗室、標本室標准化建設,配備病蟲害檢測、昆蟲鑒定等先進設備,實現樣本檢測、數據分析全流程科學化,並整合地面踏查、無人機航測、智能誘捕設備等多元手段,構建起全域覆蓋的監測網絡,為高效精准防控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樺南局公司打造『公司測報中心—林場測報站—管護員測報點』三級體系,對208.3萬畝林區實施『天空地』立體監測,確保有害生物『早發現、早處置』。
迎春局公司則在針葉林、闊葉林等多樣林型中布設固定監測樣地,精確計算林木受害率,以制定『一場一策』防治方案為基礎,不斷提昇防治能力。『監測是防治的前提,只有早發現纔能早處置。』迎春局公司林業工作總站站長何明海的話,道出了科技監測的核心價值。在具體防治環節,迎春局公司針對果梢斑螟啟用直昇機超低量噴霧,對鼠害采用人工布設物理鼠夾等無公害防治方式,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防治面積52.8萬畝,實現了防控效率與生態安全性的同步提昇。
為形成強大防治合力,龍江森工集團以『區域聯動、上下協同』為抓手,突出建設6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區域中心站,著力打造『防控技術現代化、作業流程標准化、內業管理規范化、科技創新數智化』的標杆站點,充分發揮先行探路、輻射帶動作用。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小興安嶺、張廣纔嶺、老爺嶺、完達山四區聯防聯控,並積極開展專項防治行動,將秋季普查與日常巡查相結合,嚴防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重大檢疫性害蟲傳入,形成『集團統籌、區域聯動、林場協同、群眾參與』的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