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哈爾濱大功率機車檢修段自主研發核心檢修技術,破解機車維修『卡脖子』難題,讓天價進口配件實現國產替代。今天的《聚焦新質生產力》專欄,我們一起走進機車『超級工廠』,看工人們如何打贏機車檢修的阻擊戰。
在哈爾濱大功率機車檢修段組合庫內機械轟鳴。這臺來自3900公裡外烏魯木齊局的內燃機車正在進行『深度體檢』。
火車頭的檢修按照行駛裡程和時間劃分為C1到C6不同等級,這臺機車已經運行超過80萬公裡,檢修等級更高。以往機車檢修要從外到內一項項拆解,從今年4月開始,檢修段不再按部就班,而是像拆樂高一樣,先把30噸重的柴油機『心髒』精准落地,再快速分解成15個關鍵模塊。150噸的大塊頭,不到三小時就能完成『解體』。
作為機車檢修的『超級工廠』,哈爾濱大功率機車檢修段是全國唯一的和諧型大功率內燃機車檢修基地,承擔全國16個鐵路局的大功率機車檢修任務。可因為國外技術壟斷,檢修總是『受制於人』,如何擺脫『卡脖子』困境,工人們開啟了自主創新之路。
翻圖紙、看參數,模擬運行環境,制作手搓部件......就這樣經過半年的反復試驗,機車啟動馬達的初級模型孕育而出,單臺車成本直降兩萬。而這僅僅是開始,為了奪回主動權,檢修段成立專項課題組集中攻關,核心部件遭封鎖,就研制國產替代;工藝流程不對外,就從實踐中摸索。如今,面對各種型號的機車,檢修段不再是『兩眼一抹黑』,自主檢修率高達96%。
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突破,從摸索試探到全面掌握,哈爾濱大功率機車檢修段用短短幾年時間,走出一條令人振奮的逆襲之路。他們用『螞蟻啃骨頭』的韌勁,硬是把國外壟斷的技術一點點吃透。如今,他們的自主檢修率穩居全國第一,節省成本超億元,預計到年末,職工人均總產值將突破150萬元。今年三季度以來,哈爾濱大功率機車檢修段持續加大檢修力度,機車返回貨運主戰場後,增加省內貨物運輸量63萬噸,通過『多拉快跑』提昇運輸效能,預計將實現增收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