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當前,信息化發展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躍昇的新階段。網絡信息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人類的學習工作和生產生活方式。2021年10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對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行動作出系統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加快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不斷提高全民數字化適應力、勝任力、創造力,激發全民建設網絡強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充分認識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我們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進一步深化網信領域改革,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要求。建設網絡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著眼信息革命時代潮流和發展大勢,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網絡強國建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實現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人纔要強是關鍵一環,必須注重提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我國『人口紅利』轉化為『人纔紅利』。這就要求我們將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放在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位置,作為落實網信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部署新要求的重要舉措,加快構建覆蓋全民、城鄉融合、公平一致、可持續、有韌性的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培育體系,增強人力資源資本,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大數字動力支橕和人力資源基礎。
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以信息化賦能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勞動者是生產力要素中最核心、最活躍的決定性要素。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網絡信息技術創新加速迭代,信息化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增長,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二,對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型人纔的需求日益迫切。這就要求我們順應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深入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行動,加快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勞動者隊伍,促進生產要素高效配置和利用,培育一大批掌握信息技術、具備網絡思維、懂得行業市場的高水平創新人纔,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彌合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2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形成世界上最為龐大、充滿生機的數字社會,移動支付、智慧出行、網上購物等已成為日常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城鄉、區域、人群間的數字鴻溝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信息化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還需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產品和信息服務,讓信息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會同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強化統籌協調,堅持系統推進,多措並舉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實踐和實際成效。
從供給側看,資源供給不斷豐富,教育培訓渠道更加多元。線上學習平臺加快建設,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平臺上線,開放免費視頻課程3600餘節;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匯集中小學資源11萬條、職業教育在線課程1.1萬餘門、高等教育在線課程3.1萬門,注冊用戶突破1.63億。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凸顯,截至2025年4月,全國高等院校設置數字經濟本科專業布點302個,職業院校設置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布點超過2.5萬個。社會化培訓網絡初步建立,中央網信辦等13個部門聯合評定78個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發布『品牌目錄』136項、『培訓菜單』496項,舉辦培訓7100餘場、競賽200餘場,線下參與人次達430萬。重點群體培訓常態化開展,持續開展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累計受眾超2.7億人次;開設『銀齡數字課堂』超40萬場,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從需求側看,數字技術加速普及,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數字生活場景方面,推動3000餘個網站、移動應用程序(APP)完成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面向殘疾人等實施精准降費,惠及用戶830萬;擴大網約車『一鍵叫車』覆蓋面,累計為老年人服務1.86億單。數字學習場景方面,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累計培訓教師288萬人次。數字工作場景方面,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數字職業分冊,開展39個數字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核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76.6萬人次。數字創新場景方面,組織2000餘家企業近3萬人參與『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助推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專業技術人纔知識更新工程,培訓數字技術領域高層次人纔4500餘人。
從環境側看,協同聯動的工作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參與氛圍日益濃厚。工作制度機制不斷健全,中央網信辦牽頭成立部際統籌協調機制,連續4年編制印發年度工作要點,統籌推動任務落實。品牌活動效應不斷凸顯,連續4年舉辦『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月』,累計開展論壇、競賽、培訓等各類主題活動18.6萬場,參與人次超1.5億。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化,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相關理念主張被寫入聯合國《全球數字契約》,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倡議』。創新組織開展調查工作,國家網信辦指導發布《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水平調查報告(2024年)》,首次系統展現我國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整體發展水平,為摸清底數、科學決策、精准施策提供數據支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六成以上公民具備初級及以上數字素養與技能。
推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行動向縱深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錨定《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提出的『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等能力達到更高水平,高端數字人纔引領作用凸顯,數字創新創業繁榮活躍』目標,充分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行動,為建設網絡強國提供有力支橕。
堅持系統推進,健全完善體系化推進工作格局。充分發揮部際統籌協調機制作用,加強政策協同、資源整合和工作銜接,健全完善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工作機制。統籌各方力量參與,廣泛調動各類學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企業平臺等,發揮不同主體的專業優勢、資源優勢、渠道優勢,加快構建覆蓋全民、供需匹配、公平可及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體系。建強用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持續發布『品牌目錄』和『培訓菜單』,開展多渠道、體系化培訓。緊跟數字領域發展形勢,關注新熱點新趨勢,及時優化工作方向,提昇全民使用新技術新應用的能力。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做到培訓要有實效、技能要能實用。
堅持賦能增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在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過程中,提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帶動人口整體素質提高,進一步發揮人的基礎性關鍵作用,加快塑造和釋放人纔紅利。注重發揮網絡信息技術融合效應和賦能作用,加快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優化數字資源供給、完善數字環境保障,加快構建智能社會。注重應用牽引,深化拓展全民數字生活、數字學習、數字工作、數字創新四大場景,打造高效互動、品質良好的數字體驗,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動能,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堅持為民惠民,不斷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聚焦人民群眾在數字時代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快推廣數字技術應用,普及數字公共服務,開展社會志願幫扶,持續擴大優質數字資源供給,暢通獲取渠道,便捷獲取方式,讓信息化發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以更大力度縮小城鄉、區域和人群間數字鴻溝,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優質數字資源向農村地區延伸;鼓勵東中西部地區加強區域協作交流,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果互惠的良好局面;持續開展數字助老助殘行動,助力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更好融入數字生活。
堅持人纔為先,培育壯大高素質數字人纔隊伍。面向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要,打造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數字人纔隊伍。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強化技術教學實訓,舉辦職業技能競賽,加快培育產業轉型昇級所需的數字工匠。實施提高全民人工智能素養專項行動,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探索跨領域、重應用的人工智能人纔培養路徑,培養復合型人工智能人纔,搶佔人工智能發展制高點。
堅持共建共享,持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主動設置議題,打造傳播矩陣,以內容的新穎、形式的多樣、技能的實用吸引更多人民群眾關注、參與和受益。優化完善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平臺,不斷擴大優質數字資源受益面。持續舉辦『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月』,打造成為凝聚共識、助推發展、賦能全民的品牌活動。研究建立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評價標准,為人纔培養、能力評價、成果認定提供標准參考。持續開展全國發展水平調查,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用,科學准確評估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