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光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以科技為筆、以沃土為卷,黑龍江正將綠色農業的理念深植黑土地。通過推廣生物技術做足『綠色加法』,深化農業『三減』做好『生態減法』,不僅讓田間生態持續向好,更在穩住糧食產量『基本盤』的同時,讓農產品品質與種植戶收益實現『雙提昇』。
稻苗的茁壯,離不開『定制餐』的滋養。技術人員調配的酵素營養餐,就像為即將成熟的稻苗量身打造的『動力補給站』,持續輸送生長能量。而這背後,是基地與科研機構的深度融合。將生物酵素技術貫穿水稻種植全程,既幫助作物築起『抗病屏障』,又慢慢改良著土壤的『體質』,實現『生態好』與『產量高』的雙贏。
農戶的『增產賬本』,是生物技術最實在的勛章。黑龍江在綠色農業的探索中,一邊用酵素、蛋白?這些生物『好幫手』給作物『加油』,做好提質增效的『加法』;一邊推進農業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三減』行動,為土地『減負』,守住生態的『底線』。在這一加一減間,北大荒農業股份江濱分公司的『蝦稻共育』田,正上演著生態循環的好戲。眼下,技術人員和種植戶正忙著從稻田裡收獲小龍蝦。
這一圈『循環賬』,算得既環保又劃算。而『一畝田收稻又收蝦』的模式,又為種植戶帶來1400元到4200元不等的額外收入。
小龍蝦在稻田裡『闖』出增收新路子,而在北大荒集團綠色草原牧場,另一種『智慧助力』也在悄然上演。隨著智能水肥一體化機房裡的水泵啟動,今年第十五次自動供肥供水開始了。
智能灌溉系統精准調配每一立方米水資源,水肥一體化技術則讓肥料利用率提昇30%。今年黑龍江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等綠色高產高效模式,僅北大荒集團推廣應用面積已經達到35.3萬畝。綠色增產技術讓傳統的種植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黑土地在科技的滋養下,正長出更可持續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