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鎮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鄉鎮是連接城鄉的樞紐,也是承載中國文明傳承與現代化發展協調統一的關鍵一環。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你好,小鎮》系列主題報道,走進全國特色鄉鎮,以『接地氣、煙火氣、有朝氣』的融媒體表達,講述小鎮的人與事,從不同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鄉鎮實踐路徑與經驗,展現氣象萬千的魅力中國。
當第一縷晨光漫過江面,貨船的汽笛揉碎薄霧,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東聯鎮在鋼鐵與晨露的交響中醒來。
天氣晴朗時,東聯鎮一家鋼鐵企業的技術骨乾陳宗斌常常帶著兒子沿著濕地公園慢跑。多年前,他站在江蘇無錫的高樓裡眺望家鄉;如今,他與家人的每一步都踏著小鎮新生的脈搏。他的故事,恰似一支畫筆,將產業昇級的鏗鏘、煙火街巷的溫熱、田園棲居的詩意,繪進『東立潮頭』的壯闊畫卷裡。
『工業醫生』的共富故事
『在別人眼裡我是工人,其實我更像「醫生」。』在公司的車間裡,陳宗斌手持聽針貼近轟鳴的軋機,耳朵緊貼金屬表面,金屬的『心跳』通過針尖傳到耳中,『這臺設備的「心跳」必須穩,參數就像人的血壓,差一絲都可能「生病」。』
陳宗斌如今是廠裡的『設備醫生』。『經我們調試的國際船用特種鋼,能扛住十級風浪。』陳宗斌笑著說。
20世紀90年代,東聯鎮還是銅陵市的『邊角』小鎮,條件艱苦,鎮上也沒有像樣的工業。轉折始於2015年,當長三角產業轉移的東風吹來時,東聯鎮果斷『接棒』,引進旋力特鋼等龍頭企業,將傳統鋼鐵產業向特種鋼、精密鑄造昇級。如今,東聯鎮的特種鋼產品已打入國際高端市場。
陳宗斌正是在這股浪潮中返鄉的『技術候鳥』。他帶回的不僅是長三角的先進工藝,更有一套『師徒幫帶』體系——車間裡,來自江蘇的年輕徒弟袁猛、李揚操作各種儀器對照參數,他則用粉筆在畫板上畫出應力示意圖:『參數就像人的血壓,忽高忽低要出事。』
曾經沾滿油污的雙手,如今操控著智能生產線;曾經黑煙滾滾的廠區,如今裝上了除塵降噪的『綠色鎧甲』。陳宗斌常說:『咱們產業的發展就是不斷地創新、探索,和咱東聯人底子裡的性格一樣,拼!』
數據是最有力的見證:當前,東聯鎮已集聚能源、鋼鐵和精細化工三大產業。2024年度,小鎮規上工業總產值237億元;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74.62萬元,收益達91.42萬元,位居銅陵市義安區第1名,經濟強村率達100%。
『我做的是技術工,擔任班組長,現在待遇不錯,每個月收入在1萬元左右。說實話,這個工資跟之前在外地工作時差距很小了。』陳宗斌很滿意現在的狀態,離家近,待遇好,商超賓館全都有,家附近還配套了籃球場、羽毛球場地,小鎮生活是有滋有味。
鋼鐵硬核下的田園詩意
傍晚,陳宗斌剛換下工裝,就被幾個工友約著晚上去鎮中心的美食街小聚。『我剛回來那會兒,美食街還是條黑燈瞎火的巷子。現在鎮上產業旺了,年輕人也多了,餐飲生意紅火得不得了,不提前預訂不行。』陳宗斌說。
天色漸晚,小鎮上霓虹燈牌次第亮起,燒烤攤的煙霧與路燈暖光交織,一場激烈的『廠BA』正在進行中,年輕人在場邊舉著啤酒歡呼,小鎮的青春活力撲面而來。
熱鬧的背後,是產業昇級帶來的人口紅利。近三年,東聯鎮常住人口增長47%,新增人口中30歲以下佔比達62%。
『現在外地朋友來,都羡慕咱們鎮「推窗見江,出門入畫」。』陳宗斌的眼裡滿是笑意,『以前我們去大城市找機會,現在小鎮能把機會「吸」過來,把鄉愁「傳」下去。』
夜幕降臨,江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與鋼廠璀璨的燈火交相輝映。貨輪緩緩駛過,載著『東聯制造』奔向遠方,也載著游子們歸鄉的期盼。『現在咱們鎮一半是鋼鐵硬核,一半是田園詩歌。』陳宗斌與家人一邊遠眺江景,一邊感慨道。
這座小鎮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傳奇,卻藏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密碼——機器的轟鳴與鳥兒的啼唱和諧共鳴,產業的脈搏與鄉愁的心跳同頻。每一個像陳宗斌這樣的普通人,都在潮頭之上,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東聯故事』。
小鎮簡史:
東聯鎮位於銅陵東北部,區域面積58平方公裡,總人口2.78萬。全鎮轄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集聚能源、鋼鐵和精細化工三大產業。2024年度,鎮規上工業總產值237億元,村均經營性收入174.62萬元,經濟強村率達100%。
近年來,東聯鎮提出『工業園區新鄰裡,城鄉共融新標杆』發展思路,以『一引領兩中心五促進』為抓手,努力打造『五大發展先鋒鎮』和鄉村全面振興東聯樣板。東聯鎮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鄉村振興示范鎮』等榮譽。